校园足球与学校教育结合乐学会学促发展

    在北师大校园内的北师大实验小学,每到秋季学期来临的时候,学生们、老师们甚至整个学校都会为同一件事情忙碌起来。这就是已经连续举办14年之久,一年一度的“童友杯”足球联赛。
    童友杯足球赛创立于2001年。起初学校成立了足球兴趣小组,看到孩子们对足球的热情异常高涨,校长吴建民就在体育老师的提议下举办了“童友杯”足球联赛,这一办就是14年。如今,童友杯已经从最初一个单纯的体育赛事,逐渐发展成了北师大实验小学每年备受重视的一项全校性活动。
    每天中午和下午下课后,是实验小学喜爱足球的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童友杯举办期间,每天固定在这两个时段各进行一场比赛。每逢比赛,不但孩子们全部参与进来,踢球的踢球,加油的加油,还有排练好的拉拉操表演,老师和不少家长也会来到场边助阵。傅杰的儿子傅世杰刚上三年级,两个月前被老师“发掘”开始踢球,现在已经是学校梯队的成员了。“教练看上了他的协调性、团队意识还有敢拼敢抢的素质。”傅杰说,儿子踢球虽然只有两个月,但他明显感觉到了孩子集体意识和纪律性的提高。
    吴建民介绍说,刚开始办童友杯的时候,他注意到学生们对足球比赛非常重视,“哪个班输了,全班都在教室里哭,甚至有的年轻的老师当班主任,也跟着一起哭。”吴建民突发奇想,他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机会。他要求每个班级在踢完比赛后,都要上一堂总结课,不但输了球要总结,教会孩子们怎么正确看待失败,培养集体意识,不要责怪个人,赢了球也要总结,找出胜利当中的不足。
    之后,实验小学更开始尝试把足球赛与各学科教育进行结合:开展童友杯的征文活动,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在信息技术课上让孩子们做PPT,介绍自己的球队;搞队徽设计比赛,孩子们自己设计、自己投票确定队伍的队徽……很多女孩在三四年级的时候还踊跃参加足球赛,但是到了五六年级热情就下降了许多,为了动员女生参加,学校想出办法,规定每队出场队员必须有两名女生。
    2009年,北师大实验小学足球队终于走出校门,参加了北京市的校园足球比赛,第一年就以乙级比赛第4名的成绩升入了甲级。当年甲级比赛前12名的队伍里,除了实验小学,其余都是在俱乐部每天进行专业训练的队伍,而实验小学的三级校队,至今仍然保持着一周两练的习惯。张红军曾是和孙雯、水庆霞等人同一批的上海女足球员,在北师大毕业后来到实验小学任教,举办童友杯就是她向校长提议的。张红军不无得意地说:“在校外比赛,他们都说我们的孩子不像一周只训练两次的。我们的孩子踢球的时候更善于用脑子。”
    “乐学会学,健康发展”是北师大实验小学一直秉持着的育人理念。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的比重仍在加大,陆续引进了多名专业的足球、篮球教师。吴建民说,足球队出去比赛的时候,他对成绩从来没有任何要求,“成绩不重要,包括学业。成长比成绩重要,成长中的东西要影响人一辈子。”

(白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