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场实现飞行梦想 飞翔的航空体育梦

    经历了全运会时期的高潮,也遭遇过“后全运”时代的落寞,“大起大落”的经历在褪去中国航空体育头顶光环的同时,也为航空体育的发展打开了另一片天地。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副主席李正梅指出,中国航空体育事业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积极转变观念,增强市场运作能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以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谈到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未来的发展目标时,李正梅也直言:“航空体育事业、产业的发展目标就是拉动航空体育消费,让每一个航空爱好者实现飞的梦想,达到航空体育事业产业安全、社会、经济效益三赢。”

做好顶层设计
引领“十三五”发展路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体育产业要“加快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从我国的人均GDP等数据中也不难看出,目前中国百姓的经济能力已经具备进入航空消费领域的条件,现实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也有不少人购买私人飞机,不少企业转向经营通用航空,从一个个现实的案例中都不难看出,飞行体验、培训、观光、旅游、作业、公益等航空消费服务都已经成为了中国百姓消费内容的一部分。
    但现实中的发展还远远不够。这一点,从中美两国通用航空情况的数据对比就可以看出。目前美国拥有通用飞机22万架,通用航空飞行员63万人,通用航空机场1.5万个,而我国与之相对应的通用飞机数量仅有2000架,飞行员21000人,机场91个。
    不过机遇正在到来。据分析,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我国通用飞机数量将达到104万架,飞行员数量将达到208万人,飞行基地、飞行营地和飞行培训中心将达到2万个,机务维修人员将达到312万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李正梅强调,要用世界的眼光、全局的意识、超前的思维做好航空体育事业、产业今后发展的顶层设计,引领好航空体育事业“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路径,继续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将航空模型和7公斤以下无人机生产、运营、消费的管理权落到实处,研究制定场地、器材、人员行业标准,俱乐部运营标准和管理体系。

多举措并举
推动行业全面发展

    在顶层设计外,目前航管中心和中国航协也正在着手制定7公斤以下无人机和航空模型的技术等级标准,让航空模型从飞行等级到飞行场地标准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这将大大促使航空体育消费形成巨大的产业链,在提高航空体育消费的同时,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人参与到航空体育生产销售的贸易过程当中。
    此外,航管中心和中国航协还将在硬件设施建设中争取约1亿元的空管建设资金,建设45个航空体育低空监视管理平台,尽量做好基础工作,争取优惠政策;并将规划2万个飞行基地、飞行营地和飞行培训中心;并将与国际航联和武汉市政府共同打造世界上规模最大、飞行器种类最全的“世界飞行者”大会。
    而在软件建设方面,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也将着重打造一个综合性智能航空体育消费服务平台,全方位为消费者服务。
    李正梅表示,航空体育要想在拉动消费过程中发挥作用,就必须通过网络打造一个能够涵盖所有航空服务的智能网络平台,以便疏通消费渠道,达到最高效率,从而促进航空体育消费。同时,协会还将建设包括商用飞行驾照、私用飞行驾照维修人员培训品牌,通用商务、专业飞行服务品牌,体验观光、旅游飞行服务品牌等在内的8个航空消费品牌。
    不仅如此,大会还特别指出要从教育入手发展航空体育,争取将航空模型运动列入教育序列,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据了解,航管中心和中国航协计划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打造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赛事规模将从现在的75所高校扩大到100所。希望通过赛事活动,挖掘、培养中国航空航天顶级科研、设计人才,为国防建设以及航空航天工业建设服务。除此以外,还将通过多渠道引进、培养航空体育人才。

(王灿)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