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贯彻落实《条例》和《计划》检查调研 认准目标 改革创新
12月2日黄昏,入冬以来最强的一场冷空气并没有挡住健身者的步伐,寸土寸金的宁波市北仑区体育公园内,几片露天篮球场内人声鼎沸,人们玩得不亦乐乎。
热烈的氛围迅速感染了来此调研的国家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检查调研组成员,带队的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带领一支临时组建的“代表队”,也加入了健身小伙子们的行列,一场超短的友谊赛就此展开……
不断完善身边的健身设施
这座市民健身的体育公园地处北仑黄金地段,东边是曾经的‘地王’,西边毗邻北仑最高档的住宅小区。几年前,这里到底是建商住综合楼还是建体育公共场所,还曾引发一场争论,但北仑区政府最终把它留给了市民。
北仑体育公园的诞生只是一个缩影,它集中展现了北仑区、宁波市、浙江省政府部门在对待群众健身这件“事儿”上的做法——强化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全民健身保障体系。
2011年浙江启动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中心村体育休闲公园创建工作,使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得到了较大补充和完善,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省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7个,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198个)、小康体育村20627个。
而在经济发达的宁波地区,在先后经历了单一的健身路径推广、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健身场所完善提升三个阶段后,群众健身场馆设施已由单一功能向多重功能转变,由点状向片状扩展,基本形成了农村(社区)有健身设施、镇乡(街道)有多功能健身场所、县(市)区有健身中心的基本格局。
场馆高效利用 社团自我造血
在杭州召开的检查调研组汇报座谈会上,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凌平表示,他更关注的是如何高效利用现有体育场馆及群众健身参与、开展的形式。
曾在德国学习和工作过的凌平介绍了德国在场馆高效综合利用,以及体育俱乐部开展活动方面的一些做法。事实上,浙江其实也有很多类似的影子。
以北仑为例,作为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支国家队的训练、比赛基地,北仑的场馆设施条件无可挑剔。为了实现全民共享体育资源,北仑体艺中心、体育训练基地等场地设施除了比赛、训练以及大型活动外,全部向社会开放。而对于以租赁形式开放出去的部分闲置资源,政府还强制要求经营者每周都要有固定的时段向市民免费开放。
和大多发达地区一样,浙江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加快,全省各级体育社团达3万多个,团体会员24833人、个人会员150万人。遍布各地的各类社团在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活动开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经济发达的浙江在体育社团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方面同样活跃,各类体育协会已逐步改变单纯依赖行政部门支持的状态,重视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据统计,浙江各级体育社团每年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达1.2亿元。
改革创新破解普遍性难题
在宁波召开的座谈会上,检查调研组的很多领导对宁波市在破解一些全民健身领域带有普遍性问题上的改革创新举措印象深刻。
例如在全民健身路径的维护及管理问题上,宁波市体育局局长李浙闽认为,健身路径在使用多年后面临很多新问题,主要是维修、安全等方面,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政府出钱的这个民生工程很可能换来的是老百姓的怨声、骂声。对这个问题,宁波用有序更新、维修加固等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体育局采取了网上报修、手机短信和电话、县市区主动巡查等方式对全市7000多条路径进行网络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又如公共体育场馆开放问题,在政策保障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如何真正贯彻落实?宁波开展了“群众满意场馆创建”活动,委托第三方“零点调查公司”对全市开放场馆进行不定期明察暗访,征求群众意见,把查访结果作为创建活动的评比要素,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每年进行总结表彰,从而切实保证了场馆开放工作的质量。
正如冯建中在总结时所说,贯彻《条例》过程中,政府要以回应百姓需求为解决问题的导向和切入点,这也会催生很多改革和创新,它们对于国家的发展、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会很有帮助。
(蒋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