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足发展需转变思路制定“升级版”方案

    11月26日举行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了将来校园足球活动开展要依靠多部委、多单位共同支持,以教育部为主导的思路。针对这一情况,记者近期专门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教育部的相关人士,请他们对校园足球目前推进、开展的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做了介绍和解读。
    据了解,下一步校园足球活动发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发改委等多部委都会参与其中。其中教育部牵头,统筹做好校园足球相关工作;国家体育总局做好技术支持;财政部出资支持校园足球联赛、培训;发改委则做好以校园足球为切入点的教育体制改革、体育体制改革。
    教育部目前正在制定针对“升级版”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方案和细则,但由于足球项目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校园足球活动本身的特点,细则的出台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毕竟本次校园足球活动将深化将来教育系统改革,引领未来多领域改革的方向,有大量的前期工作需要准备,但其中一些目标性、方向性的政策已经出台,比如到2017年将现有的5000所足球重点学校扩大到20000所,将足球纳入必修课,将学生足球特长融入综合评价体系等。
    国家体育总局目前则在协助教育部做顶层设计工作,同时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了新的规划,比如下一步重点做好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制定校园足球的竞赛体系、评价标准、教材大纲等。
    而对于外界特别关心的“校园足球变成教育部主导,之前的工作是否要推倒重来”的问题,相关人士也表示,应该转变思路,摒除偏颇的政绩观——开展校园足球不是为了争名夺利,而是要切实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促进我国足球事业发展,从这个出发点出发,相信谁“主导”谁“辅助”都不重要,做好校园足球的实际工作才最重要。另外一些已经有不错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经验的地方,像江苏省、浙江省,大可以继续沿袭已经被证明比较好的做法,甚至可以推广到全国。总而言之,既然将校园足球活动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就应该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而不要拘泥于一些条条框框。
    相关人士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比如针对将来足球教练缺口大的问题,就可以对退役足球运动员进行基本培训后,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在学校为其增设诸如“教练员”的工作岗位,而不必一定将其纳入教师编制。这样不但体现了我们国家队对退役运动员的民生关怀,也解决了足球人才奇缺的现状,还做到了物尽其用,一举多得。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