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温江区永盛镇村民勾画出健身和谐图

    轻柔的旋律、舒缓的动作,在绿树环抱的林盘太极健身广场,崇合社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戴海君正带领着一群村民练习太极拳,金色的阳光穿过丛林,洒在人们身上,好一幅川西坝子里的全民健身和谐图。其实,这只是位于天府之国的成都温江区永盛镇里村民进行健身的一个普通场景。

想锻炼有去处 健身成了“家常菜”

    一大早,在尚合社区的开敞空间健身苑里,记者看见一群村民正在练习抖空竹,空竹上牵引着的一条五彩金龙,随着空竹的抖动时而腾空,时而盘旋,让人眼花缭乱。领头的张福禄老人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片闲散的废地,前些年镇里在这里种了树,搞了绿化,还建了健身绿道、小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现在这里的环境非常漂亮,空气又好,每天都有好多人来这里锻炼呢。”
    永盛镇位于岷江干流金马河西畔,素有“鱼米之乡”、“民企之园”的美称,被誉为川西小康第一镇。随着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村民们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闲暇之余的健身休闲,已然成为村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家常菜”。
    面对村民的健身需求,近年来,永盛镇抓住建设美好乡村的机遇,利用田园、林地和居民院落,建设了3条共计12公里的健身绿道,一个开敞空间健身苑和林盘太极健身广场,形成了有颇具地方特色的“15分钟健康健身服务圈”。
    随着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健身的队伍中来。镇党委副书记赵成忠告诉记者,现在每年镇里都会举办太极拳、绿道骑游、广场舞、棋王争霸等赛事活动,“现在简直是村民推着我们走,一个活动刚完,大家又盼着下一次活动,你不搞都不行。”
    “现在好了,我们家的旁边就有这么多运动设施,每天吃了晚饭后,我们两口子都要在健身绿道上活动活动,现在麻将都打得少,硬是巴适得很!”在尚合社区的石鱼河绿道上,家住在水沐怡境安置小区的周涛兴奋地对记者说道。

邻里一家亲 “新市民”融入乐陶陶

    黄昏时分,当记者来到位于团结社区的“永盛镇邻里中心”时,这里的乒乓球台、篮球场、台球桌等健身设施,已经早早地被前来的村民“占领”了,人们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让这里显得温馨而又热闹。
    一打听才知道,在这里参加健身活动的除了少数本地居民,绝大部分都是在永盛镇打工的“新市民”(外地务工人员)。原来,永盛镇是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西区所在地,现入驻企业109家,外来务工人员上万人。随着“新市民”越来越多,如何促进新、老永盛人真正融合、互动呢?对此,赵成忠告诉记者,我们根据“新市民”的年龄结构和社会需求,首先从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入手,通过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让他们从中找到归属感。
    通过调研,去年底,占地2000多平方米、投入达150万元,集篮球场、健身房、网络室、阅览室等设施于一体的文体综合活动中心,在产业园区“新市民”集聚区的团结社区建成并投入使用,为了体现新老永盛人真正融合,镇里还取了亮响而又充满亲情的名字——“永盛镇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真的不错,真正是我们外来务工人员业余生活、健身运动的好去处。” 从内江市资中县来此务工的陈勤对记者说,原来下班后我们一般就是在出租屋看看电视,自从社区“邻里中心”建起后,现在,我经常叫上工友们一起过来,打打乒乓球、羽毛球,参加社工组织的趣味游戏,“现在空闲的时间不再像以前那么无聊了。”

体质免费测 您想健身有辅导

    “硬是安逸哟,现在体检,机器就完成了,啥子血压、血糖、脂肪、体重这些数据都出来了,自己当了医生。现在政府的政策硬是好,体检都是免费的,以后每个月我都要来体检。” 在永盛镇全民健康服务中心,刚刚自助完成体检,62岁的黄大爷就对这里的设施和服务称赞不已。
    作为成都市首家镇级全民健康服务中心的永盛镇全民健康服务中心建于2012年,位于永盛镇金河苑居民集中区,中心占地600多平方米,功能配套卫生站、居民健康档案室、自助式体检室、健康书屋、心理咨询室、健身房、太极活动站和阳光康复室等。可为永盛镇2万余名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健身锻炼”大健康服务。
    记者在这里看到,数十位当地群众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争相体验各类健康服务,热情十分高涨。有的群众在健身房学习使用跑步机、拉伸器等健身器材,有的群众在电脑前查询自己的健康档案,有的在健康书屋阅读《走出健康来》、《经络敲打》等健康书籍。
    据了解,为推动全民健康服务中心的专业化,可持续运营,永盛镇还推动成立温江首家“家庭医生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义务服务队”,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健康评价、登门问诊、科学健身指导等服务。

(邓红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