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县刘二堡镇前杜村两袋牛奶引出健康路

    “昔日涝洼塘,今日新农村。”辽宁辽阳市辽阳县刘二堡镇前杜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拥有1500多人口、5100多亩土地的小村庄,在上世纪70年代时,由于十年九涝的自然原因,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骡马系槽头,大姑娘往外流”,成了远近闻名的光棍村。在经历了改田治水降“内涝”,变水患为水利后,前杜村开始逐步发展农业以及工业,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起来的轧钢厂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现如今,这里大变样。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宽敞的文体广场聚拢人气……村民们不仅荷包鼓了起来,文化体育生活也丰富起来。
    前杜村健身氛围的营造要从2003年发牛奶说起。起初村民还意识不到健身的重要性,前杜村村书记、辽阳市轧钢厂董事长王绍勇想到了这样的办法:村民只要每天早上来广场健身,就能领到两袋牛奶。在这样的引导下,村民们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健身氛围也愈发浓厚,牛奶也便不再是必需的激励手段,村民们开始自发参与健身活动。
    原先的土广场也在2004年被升级改造为14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这为村民们提供了休闲健身的便利条件。阿姨们口中“一般东北人都会”的秧歌便是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62岁的马艳荣和64岁王素清是秧歌队的成员。她们告诉记者,起初秧歌队只有十余人,大家伙都觉得在广场上、“大庭广众”之下扭秧歌不好意思,后来慢慢地也就放开了,发展到三四十人,而今已经组成了六七十人的队伍。村委会还出资为队员们购买了扇子、手绢、衣服等。
    分管文体工作的妇女主任王琴经常从网上视频上学新的动作教给大家。王琴说,村民们扭秧歌已经从单纯的健身运动,发展到经常外出表演。原来是让她上不愿意,现在是不让她上不乐意。不仅每年正月十五、8月18日的秧歌比赛是她们表演的舞台,她们还参加过辽阳“百姓春晚”的表演,她们下一个目标是省里的春晚。大家伙很投入,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动作编排,家里没有电脑的就到儿子家,让孙女教着用。
    除了阿姨们喜欢的秧歌,篮球也在前杜村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王琴说,每年七八月份,村委会都和村企一起办篮球赛,已经坚持了十余年。村企出资请来了2米多高的职业球员来参赛,村民们高兴坏了,都来看。
    “现在村里越来越多的文化和体育活动办起来了,这是一种进步。”村长翟福存十分看重文体活动。“扛上锄头能种地,拿上篮球有绝技,穿上跑鞋来竞技,换上服装能演戏”是翟福存描绘的前杜村村民们。在备战辽阳县第二十届运动会时,翟福存都是带头跑步健身。
    “原来早起上班,现在早起锻炼。”健身已经融入前杜村村民的生活。这里60岁的老人每月可以得到800元的补助,每增加5岁,每月增加50元补助。“遛弯儿的都是挣工资的。”这句调侃形象地说明了健身已经成为前杜村村民奔小康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雪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