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训练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如果将体育后备人才比作竞技体育人才之流,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就是竞技体育发展之源,源流俱在,竞技体育才可确保持续发展。业余训练一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一直沿用到现在,已经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代名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业余训练”已不能十分准确地概括它所代表的含义。总局青少司司长郭建军表示,由于工作对象是青少年,当前的青少年训练形式也逐步向多样化发展,因此,青少年体育工作范畴的“业余训练”一词可以改为“青少年训练”。

回顾发展历程

    伴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青少年训练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历史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少年训练经历了初步建立阶段——建立青少年业余体校,业余训练开始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基本形成一般业余体校—重点业余体校—省中心业余体校和专业队三级青少年训练网;青少年训练严重破坏阶段——已初具规模的青少年训练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全国青少年训练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地首先在大中城市建立基层运动队(中小学)—普通业余体校—重点业余体校—优秀运动队层层衔接的训练网,竞技体育训练体系进一步完善;三级训练网巩固和发展阶段——全国各级各类体校蓬勃发展,“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省优秀运动队”的三级训练网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多元化发展阶段——各级体育部门、各级各类体校积极探索发展之路,拓展发展空间,形成了体教结合、走训、集训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力量举办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培训班、体育单项学校逐步形成,多元化的青少年体育训练开始形成。

总结发展经验

    近年来,特别是青少司成立以来,全国青少年训练工作贯彻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核心,以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主线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完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项工作逐步规范。   
    通过大量、广泛调研,制定了《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确定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通过整体规划设计,青少年体育训练管理脉络逐步清晰,各项规范制度逐步完善,青少年体育训练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将强化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提高各级体校、基层教练员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认识,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各级体育部门正确认识基地创建的重要意义,以基地建设为抓手,规范各级体校办学,在推动全国青少年训练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组织制定了《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推动总局项目中心重视和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为更科学地指导青少年训练,组织专家先期开展了《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修订工作;资助项目中心开展奥运项目青少年训练营,创建品牌活动。引导青少年科学训练,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加强基层教练员交流、开阔视野;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注重技能、突出实效”的原则,采取综合、单项、专题培训、境外研修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广大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加了交流,队伍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季雪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