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司司长:面对职工需求去思考去工作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号文件)中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2014年全民健身工作的头号事件,”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在全国行业体协干部培训班上说,“《意见》的出台引发社会的热议,说明这与百姓的需求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是不谋而合的。”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对全民健身这项群众体育事业认识的一个极大飞跃,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相关体育产业也都是一次重大机遇。刘国永指出,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系统文化时代的必然选择,在系统文化精神和第三次卫生革命主题影响下,全民健身作为主要的“非医学健康干预”手段与内容,将从系统目标上升为国家目标,从辅助手段提升为主流手段,从低资源配置提升为高资源配置,从体、卫、医分离转型为体、卫、医一体化整合,从单部委管理转型为跨部委协调等五方面发生变化;是体育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的认同;是“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新常态”实质上就是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群众体育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转型升级,协调发展。
面对新的机遇,刘国永指出,群众体育工作要从工作方法、发展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深刻改革,转变观念认识。从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微观操作变为宏观管理,管理趋向服务,依法治理,改变管理方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改变运行机制。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依法治体,推进体育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治理能力。
针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刘国永强调,全民健身工作应注重顶层设计。在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评估的同时,围绕新常态下全民健身的宏观发展环境、问题需求分析、工作内容和方式、重大项目实施和国际经验比较等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结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总体要求,从宏观和战略上为研制新《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思路、明确方向。依法治体,实现体育治理活动的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立足全局,推动全民健身与医疗、文化、旅游等行业的跨界整合,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由国务院领导牵头的领导协调机制。
(季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