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健身不忘传统 陕西响鞭驱邪迎新年

    按照俗语,这“年”还不只在除夕之夜,而是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那一天也叫小年儿。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小孩子哼唱着古老的歌谣热切地盼着,大人们精心筹备着,繁琐中透着温馨。当然,这些准备当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准备过年的吃食。除此之外,现在的农历新年也不乏一些新鲜的过法。“健康是第一位的,健身也就是我们新年必不可少的。”张均平48岁,圈里人称呼他鞭王。
    年根儿寒冷的清晨。在古城西安大雁塔南广场至开元广场一线,晨练的人群络绎不绝。在广场的开阔地带,有习练陈式太极拳的;在他们的不远处,有跳着陕北大秧歌的;还有三五人一群,或者十几人一圈,把一只五彩缤纷的花毽硬是踢得上下翻飞,左右流彩,花样迭出,虎虎生风,引来围观者阵阵喝彩。在两座广场之间长1公里的街心长廊景区中,三五成群的人们一边散步,一边享受着大唐文化的熏陶。
    夜幕降临,“啪、啪、啪……”清脆响亮的声音在广场上回旋。潇洒地将鞭子从头上旋转几圈,然后做出一个漂亮的猛甩动作,顿时一个脆生生的甩鞭半空响起。在边上还有几位拿着小一号的鞭子,在抽打着地上的陀螺,陀螺大小不一,同样吸引着不少人围观。
    张师傅介绍,打响鞭的起源之一是皇帝起驾上朝前,太监仪仗队打鞭子起到提醒大臣该上朝堂议事的作用,也叫宫廷鞭,鞭响声相当于上课铃声。后来民间庙会上有身怀绝技的艺人进行打鞭表演,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过去,人们靠打响鞭发出的巨大响声来驱散邪物,祈求平安。我们现在就是为了健身,也到年根儿了,甩上几下既健身也图个吉利。”
    借用苏东坡的名句说,打响鞭的感觉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冈”。张师傅在广场上打响鞭,不只是锻炼了自己,也吸引了许多路过的人们。看到张师傅这条奇特的鞭子,许多围观的市民都想体验一下,可刚练两把,就纷纷摆手道,不好打,打得响不容易。张师傅也不吝赐教。在张师傅的指点下,路人也能打出一点响声。“锻炼身体,大吉大利。”参与的路人都纷纷为张师傅点赞。

(季雪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