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举全市之力大力发展足球见成效

    春节期间,2015年贺岁杯梅州足球邀请赛在梅州曾宪梓体育场举行。免费观看的球场几乎每场爆满,整个梅州再次点燃“足球之乡”的热情。
    当前,振兴中国足球已列入国家深化改革的发展战略。梅州是我国著名的“足球之乡”。1873年,德国传教士到梅州传教,创办教会学校,把现代足球传入五华,五华长布镇成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梅州出现了一代球王李惠堂。80年代开始,梅州涌现了曾雪麟、蔡锦标、杨宁、池明华、王惠良、郭亿军、谢育新、黄德保、吴伟英等一大批国足教练员或运动员。
    在中国足球处于低谷时,梅州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制订了《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开始提出全面实施振兴足球工作。近6年来,梅州市足球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成效,圆满完成了振兴足球十年规划中的“营造氛围,树立信心”的第一阶段任务。
    具体体现在足球组织体系粗具雏形,足球场馆建设取得新进展,足球培训体系初步形成,足球赛事品牌基本形成。此阶段中,梅州出台了《梅州市关于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实施意见》;完善了组织机构:市县区成立了振兴足球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对市县足办进行了改造、市真正成立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开设嘉应大学足球本科专业及富力足球学校、成立足球文化研究中心、组建全市历史上首支五华、梅县乙级职业足球队;建设了场地:全市现共建有650块场地;构建了品牌赛事:全市形成“贺岁杯”、“青年杯”、“足协杯”、“球王杯”四大品牌赛事及校园足球四级联赛、镇村足球联赛、市职工联赛、社会草根联赛等四大联赛。2013年梅州荣获全省百县足球赛冠军及“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城市“梅州·足球之乡”称号、2014年梅州中学足球队代表广东进入全国校园足球“冠军杯”赛总决赛并获一等奖,梅州男子乙组队获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季军,9月梅州被国家体育总局定为全国20个校园足球精英训练城市之一。这一系列成效标志着梅州振兴足球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梅州市体育局局长陈建新告诉记者,振兴“足球之乡”已经成为梅州市委、市政府推动实体经济及打造城市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梅州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全面完成振兴足球《十年规划》第二阶段主要目标,即增加梅州市青少年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人数,提高校园足球活动水平。进一步加强以业余体校、各训练网点为重点的足球人才梯队建设并不断提高训练水平。
    具体工作措施为:一是不断营造发展足球的浓厚氛围。二是进一步完善足球工作组织体系。三是大力实施足球人才工程。抓好校园足球,继续实施百名裁判员、千名教练员、万名运动员的体育人才队伍培养工程,建立人才引进、奖励机制,构建校园足球队伍、草根队伍和职业队伍三级运动员队伍,抓好裁判员、教练员培养。四是完善全市四大联赛、四大品牌杯赛、“市长杯”、“县长杯”、“校长杯”赛事等赛事体系,以赛事促训练、促氛围。五是加快推进场地建设,至2019年全市完成1000块场地目标。六是加快足球文化产业发展。七是多方筹集足球事业发展资金。

(黄心豪)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