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健身气功俱乐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事业单位往往由于一些原因造成了人员流动性大,基层健身气功相关管理干部一变动,工作就像没有了‘脚’。”上海市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任范本浩很有感触,“健身气功俱乐部便是健身气功组织的延伸。俱乐部人员稳定,发展规范,要积极发挥健身气功社会组织的作用。”
去年,杨浦、普陀、松江、闵行等区便积极筹备健身气功大联盟、健身气功协会和健身气功俱乐部等非盈利性社团或民非组织。范本浩介绍说,每年市体育局、区县体育局、街道各级将给予俱乐部的发展一定资金支持,拟通过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服务机制和引导体育消费措施,鼓励和扶持健身气功社会组织发展,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逐步建立健身气功全社会共办的组织网络,完善健身气功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健身气功专业组织和人才队伍的培养。
上海市松江区岳阳街道便是其中一个勇于“尝鲜”的范例。健身气功是这个拥有8万多常住人口的街道一项开展较早、参与人数多的健身项目。目前街道共有4个健身气功站点,习练健身气功人数达1000余人。目前已经形成了街道、站点、小组、个人四级垂直管理模式,以及宣传、培训、交流、展示、比赛五种推广普及模式。让“岳阳人”骄傲的是岳阳街道在松江区健身气功领域已经颇有名气,在全市小有名气,全国、国际健身气功比赛上也都有“岳阳人”的身影。
岳阳社区文化中心健身气功站点更是被评为上海五星级健身气功站点。有着良好的硬件设施、群众基础以及平日里无私奉献的李静、宋善麟等健身气功社体指导员骨干,岳阳社区文化中心健身气功站点已“升级”成立了健身气功俱乐部。国家级健身气功社体指导员李静退休前是街道文体站的体育干部,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健身气功培训,从习练健身气功中受益,随后从2008年开始带领辖区内居民习练健身气功。健身气功俱乐部成立后,她不仅是健身气功的参与者、推广者,还是俱乐部的管理者。“俱乐部成立以后,有了各级的重视和支持,健身气功骨干们工作起来更安心了。”
落实了专用办公室、开展健身气功培训和辅导的固定场所,以及管理人员保障,俱乐部的规章制度也将逐步建立起来。此外,还将组建一支健身气功社体指导员队伍,定期进行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培训。同时借助俱乐部的平台,进一步加强健身气功段位制的推广,邀请专家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每年开展一次段位制理论和技术考核,形成梯队。
让上海市松江区体育局副局长秦梓辛高兴的是,健身气功俱乐部成立后,岳阳街道的优势将进一步辐射到全区,提升松江区健身气功的整体水平。秦梓辛说,目前松江区健身气功发展不平衡,借助俱乐部的成立,立足岳阳,提高辐射面,加强岳阳街道与其他街镇健身气功发展的交流学习。希望健身气功组织能够更加专业化、团队化、社会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影响力,以点带面,让全区的健身气功发展更进一步。
(李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