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上海全民健身打造“升级版”

    让运动健身的理念,融入市民生活的每一天。让城市中的每一个人,沐浴着体育的阳光。参与健身,追求健康,已成为当今人们美满生活的重要特征。

活动接地气 健身伴终生

    卖水果的大姐、卖菜的大妈、卖猪肉的大叔,比谁搬菜快、比立定跳谁远、看投飞镖谁准……“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难得机会!”从江苏来沪多年的杜金团,是一家菜市场冷冻生食摊的摊主。得知要办菜市场运动会的消息,她找来菜市场里的大哥大姐,组成了一支广播操小分队,每天操练起来。
    两年前在市民体育大联赛徐汇区菜市场运动会上,全区61家菜市场的330名员工济济一堂,在广播操、拔河、定点投篮、搬菜、旱地龙舟、立定跳远、实心球、飞镖等比赛中进行别开生面的较量。参与者说“这样的运动会接地气。我们外来人员,能参加市民的运动会,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上海2012年首创的市民运动会,以“民”字贯穿始终,历时150余天,吸引了超过630万人次参与。这一创新之举,是“全民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健康”的一次成功范例,至今令人回味。
    为保持和转换市民运动会成果,2013年又办起市民体育大联赛。既有延续,也有改变,创新于“政府做实事,协会办赛事,媒体讲故事”。历时一整年,11个项目,各类各级赛事2669场,吸引了1280705人参加……办赛采取各个项目协会主办、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让市民体验到乐活上海,乐享健康。2014年项目扩增至38个,各类赛事3810场,吸引1478915名市民参赛,成为“赛事有活力、资源有合力、百姓有动力”的群众体育品牌。
    令人欣喜的是,原本的难点人群职工们动起来了,有了自己的、持续春夏秋冬的四季大联赛。随之出现了公共体育服务配送,把体育服务“送”上门。

健身筑网络 协会来办赛

    春节前夕,一场为期三天的2015年市民体育大联赛招投标谈判,热闹非凡。参加“竞争性谈判”的体育协会,面对各方专家,手捧标书认真推销,表达办赛思路。市剑道协会为了更好地推介自身项目,还自带显示屏,现场播放了PPT宣传片。各协会更多去思考怎么把比赛创新?怎么来完成公共服务?
    第二次参与竞标的上海市跆拳道协会拥有2万多注册会员,这次更是早早做足准备,并与韩国的相关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今年暑期将组织跆拳道协会会员,到韩国跆拳道公园体验、旅游。市跆拳道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姚毅梅介绍,将通过拓展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方式,丰富市民体育大联赛。“今年把承办目标从‘做量’改为‘做强’,毕竟‘做量’只能立足,‘做强’才能立身。”
    根据“亲民、便民、惠民”的思路,引入市场化招投标机制。着眼吸引更多市民参与,体育大联赛实现“扩军”,今年项目又增至50个,全年赛事总量将达5000场。三天内,有55家单位参与投标,最终有51家单位中标。既有大众喜闻乐见的球类项目,也有小众群体间流行的高智尔球、花样跳绳、跳水;既有适合老年人的木兰拳、门球、练功十八法,也有符合中青年和白领职工“口味”的台球、飞镖、剑道,以及青少年热衷的电子竞技、轮滑、跆拳道。
    改革给上海体育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过去,群体赛事都是政府来操办,而如今,体育协会成了主体,由此促进了管办分离,简政放权;培育了社会组织,使体育协会逐步回归自身的社会角色;主办方努力创新办赛模式,降低赛事门槛,提升市民专项化运动水平。办赛更接近民众,更接地气,而获利最多的将是百姓。
    上海市副市长赵雯认为,这些改革举措,实现了“多数人做多数人的事”,真正做到将社会性事务交给社会组织去做,实现了服务主体的社会化、多元化;实现了“从闭门办体育”到“开门办体育”,拓宽了群众体育的参与面;调动了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增强了体育协会的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提升了体育协会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今天,上海市体育局局长黄永平认为,将继续依靠政府、社会、市场三个主体,围绕老年人、在职人员和青少年三类人群,紧抓规划、结合与建设三个环节,努力做好改革的排头兵。

(平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