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积极部署群体工作 适应改革新常态

    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武汉市体育局日前召开了2015年全市群众体育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全年的群体工作。武汉市体育局局长王沈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武汉市群众体育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把握和主动适应改革发展新常态,实施国家战略,开创全民健身新局面。

收官之年全面推进 加快完善服务体系 

    王沈顺表示,今年是全面完成《武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2-2015年)》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体,落实《武汉市全民健身条例(修订案)》的开局之年。即将颁布施行的《条例(修订案)》规定:“每年7月16日开展横渡长江活动,所在周为全民游泳健身周”、“本市在中小学推广开设游泳课程”、“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规划要求,在公园、江滩、湿地、生态隔离带等地,建设健身绿道、健身路径、健身广场、游泳池和球类运动场等公共体育设施,实现绿地与体育用地在功能上的复合利用”等,为武汉市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律保障。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武汉特色、亲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法律规范体系、全民健身法治实施体系、全民健身法治监督体系和全民健身的法治保障体系。并启动新周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研究和制定,在“十二五”全民健身工作基础上,加快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王沈顺说。

持续实施体育惠民 推动设施提档升级  

    除了坚持依法治体、依法兴体,以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推进群体工作外,今年,武汉市还将持续实施政府十件实事体育惠民工程。王沈顺举例道,自2009年开始,武汉市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暑期免费游泳服务已连续开展了6年,惠及中小学生200万人次。今年,暑期免费游泳的时间将从15天增加到20天,同时还将开展青少年免费游泳、足球和网球培训。
    “我们今年将投入3000万,在全市多所中小学修建可拆卸泳池,让游泳课出现在中小学生的课程表上。”他说,“为全面落实体教结合,足球和网球也将走进校园,并且着力打造青少年足球联赛。”
    场地设施建设新发展,老百姓身边的设施提档升级,也为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王沈顺介绍,近年来武汉市在场地设施建设上提升很大。全市新增近21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地,新改扩建室外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114个,社区健身俱乐部120多家,建设完善16条休闲健身步道,针对这些已建成的绿道,每条健身步道均设线路指示、健身知识宣传、休闲驿等便民设施,成为城市休闲健身新景观。

抓好体育“三边”工程 搭建科学服务平台

    同时,今年武汉市还将进一步抓好市民身边的健身组织、市民身边的健身场地、市民身边的健身活动“三边”工程,推动大型体育场馆以及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免费低收费向市民开放。据介绍,针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在社区体育服务传统“三边工程”基础上,武汉探索和推出了武汉“江城健身e家”体育惠民新模式。通过搭建群众体育科学健身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科学健身成果转化,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科学健身示范区创建工作初见成效的典范。
    王沈顺介绍,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专业团队经营”的模式,今年,武汉将建成8个“江城健身e家”,集“运动健身、体质测试、健康管理、健身活动、宣传培训”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社区体育服务中心。同时还将大力推进“数字群体”建设,通过武汉市全民健身(江城健身e家)网站,建成武汉市国民体质常态监测大数据库、10000个市民测试健康档案基础数据库,绘制武汉市全民健身电子地图,通过网络和微信等,加强与市民的沟通交流,为群众健身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
    他表示,2015年,武汉市将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4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拉动体育消费,拓展体育产业的领域和空间,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

邹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