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百姓运动空间 都市健身步道成新亮点

    “只要不是雾霾或是雨雪天气,我每天都会在这里走几圈。自从公园里铺设了塑胶健身步道后,来这锻炼时膝盖和脚踝感觉舒服多了。原本这个公园就挺美,现在又新铺设了步道,就变得更漂亮了。”家住北京东城区东四块玉的李师傅已经退休两年,快步走是他坚持多年的习惯。如今看到龙潭西湖公园新建了塑胶健身步道,他感到格外开心。
    龙潭西湖公园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底该公园完成了塑胶健身步道的铺设,目前正在等待工程验收。与过去的柏油路面相比,这条步道由于采用塑胶铺设,因此具有适度的弹性及反弹力,可吸收脚部冲击力,减少体力的消耗,还具有防滑性能。1000米的塑胶健身步道贯穿全园,健身的人们可以一边健步行走一边观赏公园景色,虽然健身步道的铺设时间不长,但现在来公园跑步和健步走的人已明显增多。
    据北京市东城区体育局副局长张庆春介绍,东城区体育局在推进“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问需于民,积极争取北京市发改委的资金,进行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在龙潭西湖公园铺设塑胶健身步道,就是根据公园的实际情况进行的。
    以往只能在专业场馆见到的塑胶跑道,如今已铺在了为百姓健身服务的步道上。近几年北京市的塑胶健身步道越建越多,既有建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工人体育场外围的大型塑胶健身步道,也有建在像龙潭西湖公园这样的区级公园及居民区内的中小型塑胶健身步道。拥有10公里长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健身步道,如今已成为京城百姓的跑步圣地,每年在此举办的路跑活动就有几十个。工人体育场的千米健步走廊,对社会开放一年多来,每天约有近9000人次参与使用。健身人群覆盖朝外、CBD、三里屯、东直门地区,以周边社区居民、写字楼白领以及外籍友人为主。
    在运动场地缺乏的城市里,健身步道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身边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拓展了健身人群的运动空间。因其占地少、投资小、建设周期短,贴近百姓生活,在城市建设中也越来越普及。
    目前,北京市正在进行全面提升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工作。据北京市体育局体育产业发展处处长邓旭介绍,北京市体育局正以率先实现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强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格落实居住区配套体育服务设施建设规划,重点建设群众身边的中小型、多功能的全民健身设施。在强化公共资源整合的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广场、绿地等空间资源,建设一批标准化的健身步道、登山步道、自行车骑行道和公共露营地,以更快更好地提升体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王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