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中小学将游泳列为必修体育课程
上午10点半,在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小学的恒温游泳馆里,三年级3班的孩子们换上了泳衣,在教练的指导下开始了他们的游泳课。由于是第一堂游泳课,孩子们显得十分兴奋,虽然此时室外气温只有10来度,但馆内的温度却在27°左右,尽管只穿着泳衣,但孩子们没有一丝寒冷。一位孩子说:“在这里游泳,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感冒了!”
事实上,华新小学恒温游泳馆的正式投用,也意味着江北区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的“人人学会游泳”,将游泳课列为必修体育课程的正式启动。据该区2012年对全区5万余中小学生调查发现,只有30%的孩子会游泳。江北区教委体卫艺科负责人介绍,每年辖区内都有小孩溺水的不幸事件发生,该类事故引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为杜绝和减少类似事件,区里决定将游泳课列为必修体育课程。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同时也能增强学生自救能力。“我们的目标是争取用3至5年时间,让辖区内5万余中小学生都会游泳。”
于是,从去年底江北区启动了17所中小学游泳池馆的硬件改扩建工程。而训练和管理则通过“体教结合”将“体校建在学校里”的模式,由区业余体校聘任、培训了一批游泳教练和救生员,安排到相关学校,负责教授游泳课,并配合学校做好游泳池日常管理工作。
采访当天,记者在华新小学看到,学校对游泳课采取两节课连堂的形式,共1个半小时,由2名教练员分为男生和女生队教学,另外在泳池边还安排了两名救生员,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据该校校长江艳介绍,目前学校在三年级中每周开设一次游泳课,还专门制订了校本课程,同时纳入期末考核,确保孩子们通过一学年的学习,都能够基本掌握游泳技能。
对于在中小学校普及推广游泳课,在江北区体育局局长程静看来,这是一个“三赢”的结果。她说,对学校而言,场馆条件的改善,专业教练的入驻,丰富了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对学生而言,学会了游泳技能,提升了身体综合素质;对体校而言,扩大了选才范围,强化了后备人才培养。“通过在学校教学,有利于发现有天赋的游泳苗子,在孩子有兴趣、家长支持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在课余参加学校举行的游泳培训,进一步提高游泳水平。”
(邓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