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是核心江苏无锡“问需于民”的故事

    “一切以百姓需求为基础”,这样简单的一句话,现在已成为无锡体育系统上下的一条工作准则。“问需于民”,“问”的形式可以多样,“需”是基础是核心,这样的理念已经融入无锡体育人的心中。

老百姓“要回来”的健身中心

    在无锡新区旺庄街道,68岁的红旗社区居民陈琳珍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奶奶”。实际上,这位“奶奶”看上去像四五十岁一样,老年模特队队长、肚皮舞爱好者……陈琳珍保持“青春”的秘诀很简单,就是健身。现在,她每天都要到旺庄街道文体服务中心“报到”,“感谢政府给我们建了这么好的健身场所。”陈琳珍说道。
    文体中心站长徐国兴告诉记者,中心是全年无休、免费开放的,目前有15个开放的活动场室。记者在这栋四层的建筑里看到,健身房、乒乓球室、瑜伽舞蹈室、跆拳道室等应有尽有;此外,这个文体中心还拥有一处独立的小体育馆,老百姓可以在这里打篮球和羽毛球。
    然而,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文体中心是老百姓“要回来的”。2006年,老文体中心拆迁,从那以后这里的老百姓就没有了就近的健身场所,陈琳珍告诉记者:“当时就是在各个学校和广场锻炼,只能迁就人家开放的时间,而且有的还不近。”
    无锡新区社会事业局负责体育的工作人员鲍宇红告诉记者:“当时很多老百姓都呼吁,能不能把文体站还给老百姓,1999年的时候,这个地方做规划,现在的体育馆位置原来是个厂房,街道和区里沟通,觉得不能光追求经济效益,就让各个社区的老百姓投票,结果99.98%的老百姓都要求恢复文体站。于是就变成如今这样。”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文体站位于一个大社区内,属于集中居住的核心区,如果做商业配套,肯定不愁租赁等问题。周边的老百姓提到文体站就竖起大拇指,一位姓曹的居民说:“我当初也是投赞成票的,现在每天晚上去文体站玩一两个小时,健身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给老百姓想要的服务

    旺庄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红云最近很忙,擅长跳舞的她正忙着开印度舞课程。“最近有好多居民反应,说印度舞跳起来很美,问能不能有这个课程。我们的原则是,只要老百姓想要,我们就尽力去完成。”
    文体中心的所有课程都是免费的,很多课程都是老百姓要求增加的。杨红云说:“就拿肚皮舞来说,我们本来是在晚上开了一个班,当时面对的人群是社区里的年轻人,没想到很多中老年人也很感兴趣,纷纷要求参加,于是我们又在白天专门开了一个中老年肚皮舞班。”
    无锡市体育局局长陆惠玲说:“体育锻炼人人都有需求,这个需求如何来发现,并满足它,这是我们面对的课题。其实‘问需于民’中的这个‘问’只是形式问题,核心还在于‘需’,对于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老百姓的需求,然后再提供服务去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基层干部面对“问需于民”这个大命题时显得有些局促,但这个命题的精髓实际上早已融入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中。徐国兴说:“其实我们做的很简单,老百姓就在我们身边,经常一起聊聊天,他们有什么想法都会跟我们说,这样我们就了解了他们的需求,然后我们就去做。”
    陆惠玲说:“我们目前所有工作,都要求建立在基层老百姓的需求之上。简单说,就是老百姓希望有、希望我们做的,我们就去做。目前我们的工作机制基本上是先了解需求,然后设计项目,设计好了再去问需于民,这个环节是验证我们设计的方式方法是否真的符合老百姓需求,避免好心办坏事,如果是符合的,那我们就开始实施。”
    目前,无锡市每年搞活动,办比赛,都会在网上提前公布,更广泛地征求老百姓意见。陆惠玲举例说:“每年网民公益大会,都会根据大家的意见来调整项目设置。还有马拉松、徒步走、炫跑等半比赛半全民健身项目,都是在老百姓的需求声中诞生的。”

(王恒志 刘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