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推动普及社会足球夯实基础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这个重要文件,吹响了新形势下,中国足球再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作为足球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在第六章第二十四条中,专门谈到了社会足球的普及与发展。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社会足球加快发展,不断扩大人口规模” 。按照《方案》精神,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突破过去的条条框框和思想顾虑,主动转变足球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动员全国各体育部门和地方足协参与,共同推动社会足球的全面发展,夯实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
 

启动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

    足球是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关注的项目,但长期以来,中国足球的社会基础十分薄弱。成年人踢足球的人不多,更不成体系。青少年参与足球活动的人数,和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十分有限。和国外先进足球国家相比,更是不成比例。为了改变社会足球发展的落后现状,足球中心积极开展工作,在2014—2015年举办了“谁是球王——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活动,在社会足球的发展上取得突破。
    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央电视台的共同领导下,“谁是球王——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于2014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启动仪式。在长达五个月的时间里,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足球重点发展市,共计65个城市举办了“谁是球王”足球争霸赛海选赛。海选赛 采用五人制简易比赛规则,按照娃娃组、青少年组和社会组三个年龄组别进行。这是我国草根足球比赛首次实现了全国覆盖、全民参与。广大足球业余爱好者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很多地区体育局、足协克服了场地、经费等诸多困难,积极启动开展“谁是球王”活动。还有许多省市纷纷来电来函,希望满足当地民众的需求,增加赛区,扩大规模。
    2014年12月-2015年2月,通过海选赛脱颖而出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区球王,加上香港特区、台湾地区的冠军,参加了8个大区的大区比赛,优胜者参加了在北京国家体育馆进行的总决赛。大区赛、总决赛争夺激烈,精彩纷呈,中央电视台首次对民间业余足球比赛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引发了社会关注和包括香港、台湾地区媒体的报道。“谁是球王”活动,从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时间跨度长达6个多月。期间,全国总计有约15万 人,近1万3千支民间草根球队参加了比赛,比赛总场次达到了1万6千余场。其中娃娃组参赛队数5103队,参赛人数60524人,比赛场次5665场。青少年 组参赛队2354队,参赛人数28672人,比赛场次2850场。社会组5491队,参赛人数60914人,比赛场次7560场。

 

健身活动与足球项目良好结合

    举办这次“谁是球王——全国足球民间争霸赛”活动是全民健身活动与足球项目一次很好的结合,是足球改革过程中一次有益的尝试,是推动社会足球发展一次积极的实践。通过活动的举办,既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也很好地促进了社会足球的发展,实现了在社会足球工作领域的突破。
    “谁是球王”活动在全国6 0余个城市开展,深入基层和社会大众之中,15万余人参赛。时间长达 6个多月,中央电视台全面重点报道和直播,国内众多媒体给予报道。这对足球的普及,对社会足球氛围的形成起到了积极推广的作用。
    在各地方体育局的支持下,许多地方足协积极参与、承办了“谁是球王”的海选赛。这对各地方足球协会也是一个锻炼。尤其对一些足球尚不发达的地区足球协会,有了这项活动,也积累增加了足球在本地区开展的经验。
    这也是一次对校园足球前几年工作的一次检验。从2009年开始,体育总局、教育部成立领导小组全面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经过五年的努力,校园足球取得了初步的发展。这次“谁是球王”专门设置了小学阶段的“娃娃组”和初中阶段的“青少年组”两个组别,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从另一个侧面也检验了校园足球几年来取得的成果。

 

发展社会足球夯实社会基础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对足球的价值和规律认识不足,急功近利思想行为严重,组织管理体制落后,人才匮乏,社会基础薄弱,是中国足球落后的主要原因。深化足球改革,必须转变足球发展理念,遵循足球发展规律,夯实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
    通过“谁是球王—全国足球民间争霸赛”的举办和实践,中心认识到,发展社会足球,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草根足球活动,对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 文化体育生活,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足球科学发展理念的广泛传播,十分重要。积极开展社会足球活动,就是要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全民参与,利用各种方式,广泛传播足球运动的正确理念,大力宣传足球运动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价值,让科学、先进的足球发展理念扎根社会、深入人心。

张旭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