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学路社区一群充满活力的“文体明星”

    “咚叭,咚咚叭……”铿锵的腰鼓打起来,红艳的彩绸飘起来,欢乐的节拍动起来。每周五上午,杭州市小营街道大学路社区横河公园就热闹起来。伴随着阵阵欢快的腰鼓声,20多名中老年人身挂腰鼓,手拿缠有大红绸带的鼓棒,跟着音乐节奏整齐地舞动着,脸上洋溢的是自信的笑容。他们中最年轻的有60岁,最年长的已经80出头。在社区百姓眼里,他们一个个都是充满活力的“文体明星”。
    在大学路社区,提起这支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腰鼓队,很多人都知道。“你说成立多久,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我的妈妈甚至我的外婆,都曾经是这支队伍的队员。”今年68岁的王芳是腰鼓队的负责人,提起腰鼓队,她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王芳与腰鼓的结缘,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当时也是机缘巧合,刚开始打的时候怎么也打不好,还有点胆怯。为了打好,一有时间我就去河边、去房顶上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打得有模有样了。”王芳说,其实队里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有的像我一样自己练,有的和老一辈腰鼓队员学,队里有人年纪大打不动了,马上就会有人顶替进来,队伍一直都保持着活力。”平时,队伍固定训练的时间是周五,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
    其实不仅是腰鼓,排舞也是她们经常参与的活动。在大学路社区,很多腰鼓队员平时都是既打腰鼓又跳排舞。今年72岁的吴文云更是他们之中的翘楚,她一周的时间被运动项目排得满满:跑步、爬山、做广播操、跳排舞……样样行,并且一直坚持。
    “我年轻时就喜欢跳舞,之前排舞没像现在这样流行,当时跳扇子舞、交谊舞比较多。最近排舞慢慢红遍大街小巷。我早晚都跳。”吴文云说,对于排舞而言,打腰鼓会显得比较灵活,“因为它是有节奏的,能够培养我的韵律感,和其他运动结合起来,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在大学路社区,参加排舞队每年只需要交20元会费就行了。这些钱包括搞活动、器材费、电费等。不过加入的人都说这笔会费实在是很超值。吴文云介绍:“像上城区的一些社区,马市街,老浙大横路等一共五个社区,大家说好时间,进行‘车轮战’,每个社区出两个节目,肚皮舞、太极拳、排舞……各种各样的节目,大家都很开心。一年下来,参加的活动比很多社会上组织的要丰富精彩得多。”除了和社区之间搞活动,大学路排舞队也会参加比赛,像吴山广场举办的舞动中国或是浙江省排舞赛这些,还有杭州市体育总会的活动,他们几乎全都会参加。吴文云说:“让大家尽可能多地参与不同的文体活动,也是希望大家能生活得更健康。”

(陈素琴 沈莲)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