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社体指导员 用心传播民族文化遗产
在北京的青年湖公园、中山公园,每周人们都有机会见到一位被人群簇拥的老人,他娴熟地抖着空竹、做着讲解,手把手地传授着技艺。学者用心、观者入迷,老人的这手绝活已成为公园的一道风景。
老人名叫韩铁钧,今年已经73岁了,是国家级社体指导员。他不仅有一手绝活,更是亲手创编了空竹基础教学教材和空竹教练员培训教材,编写了“空竹比赛规则”和“空竹比赛裁判规则”,填补了空竹比赛裁判规则空白,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为传播。
重拾儿时技艺
说起自己的这手绝活,韩铁钧充满了感慨,因为自从儿时学会后,他曾一放就是40多年,在自己60岁时才重操旧业。
韩铁钧生长在北京的一个杂技世家,自幼受到杂技熏陶。10岁时开始和曾是中国杂技团演员的大哥韩铁庆学习抖空竹,11岁时就能在东观音寺小学联欢会上表演抖空竹了。上初中后,韩铁钧不仅在学校(北京24中)文艺会演时表演过,还多次参加了北海北京市少年之家少儿文工团的演出活动。
1958年,韩铁钧进入北京地毯一厂工作,也曾在厂里作过表演。但随后就渐渐扔下了这门技艺,尤其是“文革”期间更不敢抖空竹。谁知这一扔竟扔了40多年,直到2001年他去景山公园游玩,见到有抖空竹的才突然想起来——我也会抖空竹。
于是他很快就买来空竹重操旧业,放下40多年,他只能边回忆边练习,好在是儿时学得扎实,很快就恢复了技艺。
授艺因材施教
韩铁钧的这手绝活在公园、社区一亮相,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很多人立刻围着他想学。热情的他一一允诺,手把手的一个一个教授。2003年,韩铁钧成为一名社体指导员,传授空竹技艺更是成了自己的工作。
北京市空竹运动协会的同事说,韩老师授课非常有经验,他能针对不同人群因材施教,根据对方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往往能收到极佳效果。例如年龄大的人来学,他就建议用轴承空竹,很快就能上手,空竹抖转后马上再教他一个简单的花样,这样学的人很快就对抖空竹产生了兴趣。韩老师说,有了兴趣就能坚持,能坚持就达到锻炼的目的。
曾有几个北京体育大学的研究生带着轴承空竹找韩铁钧学抖空竹,但韩铁钧却让他们换固定轴,并告诉他们:抖空竹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这种古老技艺一定要学会用固定轴空竹,虽然初学时难度大一些,但一定能克服,这才叫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道理讲明白了,这几个研究生欣然接受,后来学得果然非常好。
传播不遗余力
退休后的韩铁钧一直从事着空竹教学活动,多年来,他带领学生张学卿每周四在中山公园教授双轮空竹技艺,北京空竹协会各个活动站学双轮空竹的都来这里学习。如今,协会的双轮教练员和社体指导员大多是他的学生,他们分布在全市各个空竹活动站、中小学及一些社区,成为空竹教学的主力。
韩铁钧的授课不仅吸引了很多人,包括一些游客也喜欢跟着他学两手。他教学时不仅耐心、细致讲解动作要领,而且还不停亲自示范。韩铁钧风趣幽默,学员由于没拉直抖线而致使空竹落地时,他会笑呵呵地说,“麻烦您把线绷直。”学员动作不规范他又说,“求求您把右手抬起来。”大家在笑声中很快就学会技艺并能牢牢记住,中山公园也已成为北京空竹协会的双轮空竹培训基地。
韩铁钧对于空竹这项古老技艺充满了感情,为了便于教学传播和记忆,他亲自创编了空竹教材,还把每个花样动作的要领用顺口溜的形式编成口诀,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深受大家欢迎。自北京市空竹协会成立后,为了比赛公平公正,裁判员有法可依,韩铁钧又编写了空竹比赛规则和裁判规则,举办了4期裁判员学习班,使协会的空竹比赛逐渐步入正轨。
(蒋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