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摆动健身忙:竹杠舞在北京地坛公园

   一进北京市地坛公园的南门,便能听到清脆的竹竿敲击声和悠扬的音乐声,来自北京民族交流中心同心圆舞蹈队的阿姨们正在跳竹竿舞。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王桂菊是舞蹈队成员,她介绍竹竿舞是海南黎族的舞蹈,“它的特点是竹竿常见方便,随时随地都能跳,舞蹈协调性特别好,多人跳的时候大家步调必须一致,上身则可以随意地动作。”在海南“竹竿舞”已成为最富有特色的舞蹈表演,竹竿舞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王桂菊说:“跳这个舞的关键是要克服被夹的恐惧,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会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一倒。我们练的时候节奏开始很慢,等熟练以后再做变化。”竹竿舞的节奏很有规律,随着音乐的缓急也会略有变化,阿姨们不仅要掌握节奏,更重要的是在稳健通过的同时要展现舞蹈的魅力。
    竹竿舞需要音乐伴奏,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强韵律感。同时作为一种肢体语言,也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别看我们岁数大了,我们不比年轻人差,唱歌跳舞样样都行,因为经常活动,对节奏比较熟悉。节奏欢快,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那种气氛能带动大家都融进来。”舞蹈队另一位成员说,“退休以后,到地坛每天锻炼,一方面加强了我的身体素质,另一方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跟姐妹们在一起,愉悦身心,感受晚年生活的乐趣。”
    竹竿舞的动作是以人们的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了人体的工作能力。王桂菊说:“我觉得这个项目非常锻炼身体,原来我们这里身体不好的,通过这个锻炼了以后身体都不错,尤其是腿脚变得更灵活了。而且我们大家在一起感情也很好,彼此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李金霞)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