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回龙观业余羽毛球联赛创始人:张国力

    在一次采访中从一位羽毛球爱好者口中得知,北京回龙观社区一个有“小苏迪曼杯”之称、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羽毛球联赛,是业余的、草根的羽毛球比赛。记者慕名联系到这位回龙观业余羽毛球超级联赛创始人——张国力先生,虽然从始至终他都在平淡低调地叙述,还带有几分儒雅的书生气,但从他用一颗平常心做事的态度中仍能感觉到对羽毛球深深的热爱和一股喷薄而出的激情。

不经意间与羽毛球结缘

    出生在吉林长白山的张国力,现已过了不惑之年,大学毕业后也有份稳定的教师工作,但1999年,他那颗“不安分”的心驱使他带着借来的300元只身闯荡北京。曾打过工、做过生意,那时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的未来会和羽毛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006年他跟着朋友走进羽毛球场,便走上一条“不归路”。大汗淋漓过后他便喜欢上了这项运动。爱上打羽毛球的他开始在回龙观社区网上邀约社区里爱打羽毛球的网友。2007年他组建成吉思汗羽毛球俱乐部。虽说当时他的球技有限,但他却执著地用另一种形式,诠释对羽毛球的热爱。俱乐部经营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在数十万人聚居的回龙观社区,羽毛球爱好者众多,大的俱乐部也不少,但相互之间的交流却较为零散。为加强俱乐部之间的交流,2009年回龙观地区羽毛球协会应运而生。
    协会成立后,他就开始运作2010年第一届回龙观地区业余羽毛球超级联赛,经历了磕磕绊绊,至今已坚持举办了六届。从第一届的荆棘遍布到第六届备受热捧,这里面饱含的艰辛和汗水只有张国力自己知道。
    现在他对组织联赛越来越驾轻就熟,联赛也拥有了区域公信力、民间号召力和品牌效应。张国力朝着组织北京业余羽毛球超级联赛、中国业余羽毛球超级联赛的目标迈进。

引进欧洲先进理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摆在中国业余羽毛球界面前的有两个老大难问题,业余赛事中球员的水平甄别以及俱乐部球员注册制。”张国力说道。于是他多方查找资料,向在国外有组织联赛经验的专家讨教,学习借鉴欧洲国家的比赛规则和赛事理念等。“科学、系统地划分业余羽毛球员的级别,让各级别的爱好者都有比赛可打,俱乐部在联赛健康的土壤中着力培养自己的会员,每个愿意加入俱乐部的人,都会根据水平划分进入球队,再参与不同级别的联赛,而我们又能为经营好的俱乐部找到赞助商,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他很自信地说。

因为热爱 走到一起

    “我要特别感谢自己的裁判队伍和志愿者们,我从没给他们开过一分钱工资。”他感慨地说。因为共同的爱好,这些参赛选手、裁判员、志愿者和组织者有缘相聚在一起。
    张国力坦言,他不是不想通过组织比赛盈利,但目前的比赛还是处在只能投入的状态。他准备以后更加注重赞助商的开拓。“总之,我有一条准则,就是绝对不能赚参赛选手和俱乐部的钱。要知道他们是业余羽毛球运动的土壤,如果只想着赚他们的钱,而不重视选手的需求,这项赛事是绝对不能做大的。”张国力说。

(陆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