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在安徽省举行

    这是郑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的王春阳第一次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王春阳坦言,自己和队友们此次参赛没有任何压力,主要是来学习交流、积累经验的。抱着学习心态的他们常常站在场边观察其他选手们的表现。王春阳说,我学健身气功时间不长,学得还比较浅,但是习练之后便已感受到健身气功的健身功能,感觉自己的身体更加柔和。同时我也对健身气功的文化和中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次参赛让我看到了自己与高水平运动员的差距,也激励我更努力地习练、感悟健身气功。
    “罗麦杯”2015年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近日在安徽池州市体育馆举行。本次比赛为期3天,设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普及功法集体赛,以及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普及功法和竞赛功法的个人赛。比赛吸引了90所高校的代表队、45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赛。比赛规模和社会影响较去年有显著提升,是高校健身气功比赛参赛院校最多的一次。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自2009年创办至今已举办了5届,对于促进高校健身气功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党委书记黄凌海说,高等院校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库,在健身气功的推广普及、科学研究和人才支撑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度比赛将进行团体总分排名。自2016年开始将进行甲、乙分组,2015年度排名前30名的院校代表队归入甲组,其余院校代表队归入乙组。视比赛情况实行升降级制度。对此,黄凌海进行了解读。他说,目前比赛采用了6分钟普及功法进行比赛,尽管如此,由于参赛队伍达到了90支队伍,赛程依旧十分密集。制定此项规定的初衷一方面可将不断增加的参赛人员分散在不同赛区,另一方面也让技术水平更为接近的运动员提供聚集在一起比赛的机会,也让比赛更加公平且激烈。目前此项创新规定的具体实施细则还在论证当中。
    黄凌海说,随着健身气功在全国高校越来越普及,每年的参赛人数不断增加。这说明近年来健身气功在学校中的推广取得了成效。目前各高校采取了不同方式推广普及健身气功,许多体育类、中医药类院校将健身气功作为必修课程,许多综合性大学将健身气功作为体育课选修内容,并计入学分,还有的将健身气功列为选修课内容等。从今年的比赛情况看,全国高校队伍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从打分结果看,各支队伍的分数相对集中,这说明水平很差的队伍很少,同时水平很高的队伍也不多。当前各高校对健身气功工作愈发重视,更加积极投入。通过组织高校比赛这一方式进一步激发了高校开展健身气功的热情,推动了学校健身气功的进一步普及。

(李雪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