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运动员陈松不服输的精神激励着自己
翻开陈松的履历,运动员时期的经历十分辉煌。早在1997年,他就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技巧锦标赛单跳项目冠军。之后的几年,陈松多次参加过全国蹦床比赛,成绩也名列前茅。在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啦啦操比赛上,陈松更是多次收获了第一名。虽然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比较小众,但在这个领域,陈松的成绩无疑是出类拔萃的。
2005年参加完十运会,陈松告别了赛场,之后在安徽省体操击剑管理中心蹦床队担任助理教练,如果一切顺利,一位出色的退役运动员转型做教练的事迹将在他的身上按部就班地上演,但命运并没有按照计划的那样安排。一次华东师范大学进修,成为他退役后生活的转折点。
许多退役运动员都说,退役后去读书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从小进行专业训练,运动员们对于坐下来学习并不擅长。但是,陈松显然是个例外。2011年本科毕业后,陈松由于成绩优秀,被保送华东师范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正是从那时起,陈松对未来有了更细致的规划——成为大学老师——他为之努力的目标。
功夫不负有心人,研究生毕业后,通过层层考试,陈松来到了苏州大学,成为苏大体育学院一名教师。刚入职就迎来了四年一届的江苏省第18届健美操运动会,由于自身的专业背景,陈松被领导寄予厚望。当时报名参赛的学生大多都是零基础,从选拔队员到正式比赛,只有短短一个多月,压力之大,困难之多,可想而知。回想起那段日子,陈松感慨万千,“大家每天都练到晚上十一二点钟,第二天还要继续上课,非常辛苦。还好,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最终取得了苏大历年的最好成绩。”
正是在运动员时期收获的不服输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无论是在求学之路,还是在工作中,都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一路走来,从运动员、学生,到今天的陈教练、陈老师,伴随着角色的转变,陈松也一直在不断成长,怀着感恩的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工作。“多年的专业运动员经历就是最大的本钱,退役运动员要善于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发扬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运动精神,扬长避短,做好转型后的工作。”结合自身经历,陈松对其他运动员的退役转型再就业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退役是每个运动员必须面临的一个课题,在经历退役转型的关键时刻,退役运动员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冷静思考,平和面对。虽然退役转型意味着职业运动生涯的结束,但同样意味着人生的重新出发,因此更应进行新的角色定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陈松坚信,只要肯付出努力,离开赛场,自己同样可以收获精彩的人生!
(季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