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参与热情高 站点联赛搭平台促发展
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半决赛(北部赛区)精彩落幕
比赛现场
站点联赛为广大基层站点练功群众搭建更加广阔的交流展示平台
为期两天的2015年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半决赛(北部赛区)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落下帷幕。本次比赛共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19支代表队的174名运动员参加。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任常建平表示,希望通过比赛的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习练者的技术水平。“比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比赛来推动健身气功的普及,让习练者真正掌握技术,从而对他们的健康起到帮助作用。”常建平说道。
本次比赛旨在为广大基层站点练功群众搭建更加广阔的交流展示平台,充分展示练功群众的精神风貌,促使健身气功在群众中更好地推广和传播。常建平说:“健身气功是个全民健身的项目,其根本是为健康服务,后续我们还将逐渐增加讲座、培训等更丰富、更具特色的内容服务于民。”
层层选拔促进项目良性发展
健身气功中心从去年开始,每年都会举办站点联赛,比赛都是以基层站点为参赛单位。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党委书记黄凌海表示,举办站点联赛的目的是让一线站点的老百姓有一个自己赛事,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风采的平台。
去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健身气功作为全民健身的主力军,就要发挥它的作用。我们一系列改革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活动带动更多的人群参与这项运动,从而提高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黄凌海说道。
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分为3个阶段,黄凌海坦言,预赛、半决赛、决赛的选拔机制,对健身气功习练群众的提高很大。“体育竞赛的魅力在于争先,有了竞赛杠杆的作用,就激发他们争先的积极性,所以日常习练过程中,他们就会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水平。”
习练群众有了这方面的愿望和需求,就会给当地健身气功管理者提出更高要求,所以近几年,各省市会络绎不绝的举办健身气功站点骨干培训班,而健身气功中心也会派专家进行巡回教学。黄凌海说:“双管齐下,相互作用,站点指导员的水平不断提高,基层习练者也会不断提高,水涨船高,就形成健身气功项目发展的良性循环。”
群众参与热情高 省市开展有动力
今年的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看点不断、亮点频出。每场比赛都是以基层站点为参赛单位,且参赛队员都是该站点注册的练功群众。比赛采用6分钟音乐,在不影响比赛效果的前提下,大大增加了观赏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从去年开始,为了能使举办地有更高的参与度,举办地可增加一支代表队,这样增加了当地群众观赛积极性和上座率。
黄凌海表示,在保障比赛公正、公平、透明的前提下,健身气功本着多鼓励一线习练群众参与的原则,集体项目比赛所有参赛站点都会按照水平高低得到相应的名次,然后按照参赛队伍的比例录取集体项目的一二三等奖。“所有站点参加比赛在集体项目中,都会有奖可拿,这样对提高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习练群众习练健身气功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
今年的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自3月启动以来,经过5个月的角逐,进入到南、北分区半决赛。最后南、北赛区分获团体前10名的代表队将最终晋级,角逐11月在浙江杭州举行的总决赛。黄凌海透露,站点联赛总决赛的奖项设置除了会有个人赛、集体赛外,还会有团体总分的排名。团体总分的排名会成为评定各省市健身气功普及开展成果的重要依据。
“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是通过赛事检验平时各省市对健身气功工作的投入开展情况。赛事与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对于省市开展健身气功工作和基层站点习练群众参与热情,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黄凌海说道。
裁判严谨评分 保障比赛公平
因为本次比赛团体前10名将最终晋级11月的总决赛,所以对裁判员的评分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比赛总裁判长张云崖告诉记者,所有的裁判员都是提前一天到岗报道,赛前进行系统学习。“黄凌海书记给我们提出了三个要求——尽早进入比赛状态,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执裁过程中要公正公平。我们根据这三个要求,强化业务水平,统一评判标准,加深对竞赛规则的理解,对四套功法的打分细节逐一过滤。”
每场比赛开始前,裁判员都是提前半个小时备场,召开准备会,把注意事项再次进行强化。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都会进行一个小结,梳理过程,总结不足。张云崖说:“我们14个裁判要现场抽签决定上场的10位。其中5位负责A组动作规则分,另5位负责B组动作演练分。A组分与B组相加,即选手的最后得分。”
为避免情感分的出现,裁判在打分中还采取“回避分原则”。“举个例子来说,由辽宁来的运动员上场比赛的时候,辽宁来的裁判就要采取回避原则不能参与本轮打分,而是由我们裁判长进行递补打分。” 张云崖补充道。
(邵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