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驱动”上海全民健身创新转型中发展

    全国第七个“全民健身日”。今年,上海坚持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围绕青少年、在职职工、老年人三类人群, 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围绕“全民健身促健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组织开展“体育惠民动动乐”场馆开放、“运动达人动动赛”赛事活动、“科学健身动动学”技能培训、“体质健康动动测”体质监测四大板块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健身服务,鼓励上海市民“动起来”。

积聚人气 破难题

    当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我们如何加快往前走?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认为,“政府层面应着力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制定政策标准、加强指导协调、优化体育环境。在突破全民健身重点、难点瓶颈上,积极探索形成示范。”
    8月8日,申城有575家体育场馆向市民免费开放,包括公共体育场馆、公共运动场、百姓健身房三大类体育设施;80余家市、区级市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和社区体质监测站点免费敞开大门。
    上海地少人多,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场地设施发展与市民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现有资源如何盘活用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市体育局在破解难题上积极探索,推广“上天入地”见缝插针找场地。今年又支持和引导经营性体育场馆加入向市民免费开放行列。当天,星之健身俱乐部14家门店下午全部免费开放;金仕堡健身俱乐部部分门店在一些时段对外免费;黄浦、长宁等区则引导区内多家经营性场馆向市民免费服务。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游泳馆,从早上8时到晚上9时公益性开放,一天下来,让2500多名市民享受到免费游泳的实惠。
    这一亲民举措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不少市民希望,未来体育场馆能够像全民健身日那样,定期推出更多的公益场次。

“草根盛宴”接地气

    新落成的嘉定体育馆,嘉定区第一届市民运动会跳绳和踢毽子比赛在这里进行。在两分钟12人“8”字的大绳团体赛中,只见选手们跟着节奏,接连穿梭在长绳中。踢毽子比赛也煞是好看,盘踢、磕踢、拐踢、绷踢,令人眼花缭乱。
    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大餐”,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草根盛宴”让众多市民找到自己喜爱的活动,在体验中享受运动的乐趣。健身日的重头戏之一,“挑战王励勤——上海市民乒乓球擂台赛”自6月底接受报名以来,吸引了近百名爱好者踊跃参赛。五名“草根”选手脱颖而出,赢得了挑战世界冠军王励勤的宝贵机会。
    全民健身日已然成为市民的节日。参加上海市公务员游泳比赛选手,都获得金海豚、银海豚游泳业余等级达标证书;“我爱足球”民间五人制争霸赛上海赛区总决赛,让球迷过足了瘾;“草根”选手还舞进了上海体育舞蹈公开赛。在鲁迅公园,有适合老年人的“上花杯”虹口区垂钓展示;在世纪广场,有隆多、卡罗尔表演的“NBA篮球国度”活动;在“健身达人挑战赛”场,有飞镖、击剑、攀岩等小众项目;也有覆盖足、篮、排、射箭、跆拳道20多个项目的“动动学”系列公益培训,提高专项化水平。据统计,申城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达290余场、体育健身技能培训和讲座290余次。

用大数据 供决策

    科学家曾经预言,大数据将改变未来人类生活。上海连续三年发布“全民健身发展公告”,依托“300指数”信息化平台,已经积累了35万条数据,数据量达到55GB。与“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和“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数据”等公共数据共同构成了上海体育公共服务的基础数据库,为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
    上海市体育局局长黄永平认为, “大数据将彻底转变传统的体育工作理念和发展思路。加强资源统筹,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全民健身转型发展将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黄永平强调,上海全民健身工作正逐步从政府独轮驱动向“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轮驱动发展,将“300指数”的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对接公共服务,对接市场,对接市民需求,描绘符合区域发展目标,以推动上海全民健身事业社会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新蓝图。

(平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