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县小镇健身美景绘出城乡新画卷

    初秋,一个飘散着薄薄雾气的清晨,记者来到位于山西大同的倍加造镇。不用问路,追寻着熟悉的健身音乐,跟随着三三两两的村民,就来到了位于镇中心的健身广场,这里聚集了不少前来健身的村民,热闹的场面让原本恬静的乡村平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这是一个综合性健身广场,有篮球场、戏台、健身路径、音乐喷泉,四周还有配套的健身器械,广场上有打球的、练器械的,还有跳广场舞的。正在检查健身器械的倍加造镇副镇长张建国看到记者的到来很是兴奋,如数家珍地说起广场上的健身器材和镇里举办的健身活动。倍加造镇是山西省第一批建成文体健身广场的乡镇,场地的建成、设施的配套,带动各类健身队伍雨后春笋般成立,健身运动已成为引领广大农民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我们镇有9个行政村,现在每个村都有两块健身场地,村民们还经常到其他乡镇和市里参加活动,我自己也是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说到这里,张建国这位北方汉子一脸的骄傲,“我们镇一方面强力推进镇、村两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精心策划群众体育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农民体育运动会,连续两年举办‘丰收杯’农民篮球赛,为乡镇健身广场更好地发挥效益,积累了宝贵经验。”
    绸扇翻飞、步履轻盈,十几位身着艳丽服饰的农村大嫂随着优美的舞曲翩翩起舞,她们个个精神抖擞,轻盈欢快舒展的架势一点也不亚于专业团队。这是云冈镇云佛新村文体活动站的舞蹈队为参加2015年“民信杯”广场舞大赛在进行排练。听乡亲们讲,这支舞蹈队远近闻名,经常代表县、市参加群众体育交流活动。
    云冈镇位于大同市城西,是山西省文化体育先进乡镇、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文明乡镇,2007年被国家桥牌协会指定为桥牌俱乐部。所辖的18个自然村每个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健身队伍和文艺宣传队,60多处健身场地点缀着每个村落。该镇每年组织综合运动会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农闲时节村村有比赛,人人有健身项目,球类、棋类和带有地域特色的秧歌、划旱船、车车灯、二龙戏珠、打棍、健身操等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已成为塞外新农村群众体育健身的一道靓丽风景。
    农民的身边有了和城里人一样的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那要如何组织开展好体育健身活动,如何指导农民进行科学健身,如何提高农民的健身意识和健身知识呢?山西省体育局副局长李世杰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对改变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提出了新要求。体育工作、群众体育工作要做好场地设施建设,在实现行政村体育场地设施、乡镇全民健身广场全覆盖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做好日常管理维护,保证发挥效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倍加造镇、云冈镇的健身活动只是三晋大地健身热潮中的一朵浪花。随着场地条件的改善,参加健身的百姓越来越多,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只要想锻炼就能够找到地方和项目。
    近年来,山西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民,最大限度地满足千万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省28200个行政村实现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1196个乡镇实现全民健身广场“全覆盖”;目前有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近6万人,注册登记的城乡基层全民健身站点10646个。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成为农村思想文化的主要阵地,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形成。

 

记者手记——把体育送到农民身边

    一块块健身广场、一条条健身路径、一张张笑脸,如今的三晋大地上,人们的健身意识愈来愈强,参与健身的人数越来越多,健身活动越来越红火。享受体育、感受快乐、收获健康成为千万农民朋友最热切的期盼和新追求、新时尚、新理念。
    多年来,山西坚持“亲民、便民、利民”原则,从一点一滴的小处着手,不贪大求洋,时时处处为群众身体健康着想,因地制宜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建好乡镇全民健身广场,将场地设施送到农民身边,按照融合发展思路,注重社体指导员的培养、提高和作用发挥,不断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文体生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农村面貌和乡风民俗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场地建起来,健身热起来。健身活动成为强身健体、凝聚人气、陶冶情操的舞台。贴近生产、生活,方便群众参与,而又丰富多彩、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更加美好。

(王宏德)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