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乡镇行——幸福村民们的健身梦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新民镇,是全国重点镇、陕西省重点示范镇,是彬县历史上三大古镇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迅速与城市接轨,体育健身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翱翔”舞蹈队跳出健康和快乐

    金秋九月,正是新民镇苹果收获的季节,农民都在果园忙碌着。当记者来到新民镇,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总面积4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广场周围安装有全民健身体育器材30余件,周边还建有容纳600人同时进行体育活动的文体综合办公楼。
    夜幕渐渐笼罩大地,文体活动广场上开始热闹起来。茶足饭饱后,村民们自发地聚集到广场上,悠扬欢快的音乐响起,伴随着优美旋律,有板有眼、动作一致地跳起了健身广场舞。
    在新民街村,45岁的耿清润和她的翱翔舞蹈队在当地乃至全镇都小有名气,去年参加彬县群众广场舞大赛获得优秀奖,今年还代表新民镇到彬县体育场参加全民运动会展示。耿清润说:“现在大家的腰包鼓了,对于生活的要求也提高了,就是要健康要快乐。”她热爱广场舞,她和她的翱翔舞蹈队经常受到邻村的邀请,为村民教授广场舞,传递健康传递快乐。当初给队伍起名“翱翔”,就是想带着村里人一起来跳出健康和快乐,有一种翱翔天空的感觉。
    炭店镇雷北村4组村民焦小琴也是“翱翔”舞蹈队的骨干人员,她平常喜欢跳广场舞,一般每天都要跳一两个小时。焦小琴说,村里的妇女都喜欢跳舞,为了避免枯燥单调,她们还会经常变着花样跳,佳木斯健康舞步、广播体操等大家都学过,“没别的,就是锻炼身体,图个开心。”

社火表演传承文化

    在陕西,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通称。是一种集扮演、造型、技巧的艺术。它通过各种高难动作和严密构思,扮演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这种艺术和秦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古老的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魅力。
    东沟村1组村民耿崇林今年已经53岁了,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他组织村民中的体育爱好者,将搁浅了多年的社火表演重新拾起来。他筹集资金为社火队购置服装和道具,邀请经验丰富的人员为队员提供技术指导。现在东沟村的社火表演在周围赢得了声誉,其中高跷腿成了新民镇的一大亮点。
    逢年过节时村里都会组织村民进行集中训练,为社火巡游做准备。在整个社火队伍中,高跷腿最难掌握。“看似简单,7尺高的‘柳木腿’绑到腿上,你都不会走路了!”耿崇林说。高跷往往成群结队而行,有艺高胆大的,走起路来故意歪歪扭扭,显得摇摇欲坠,让人捏—把汗。有的人行走间忽然一个劈叉坐在地上,当别人去扶时,他将身子一纵,突然又跳将起来,“这需要一点功夫的。”

“新希望”篮球队积极性高

    9月23日这天,天空中还飘着小雨,在新民镇教育园区综合体育场的篮球场上,新民街村6组村民赵有荣正在召集篮球队进行紧张的训练,因为两天后就是新民镇首届篮球友谊赛。
    赵有荣今年已经52岁了,近1.90米的大个子,虽然不能作为队员再上场打球,但是他一直爱好篮球。今年4月,经过多方努力,新民镇新希望篮球队正式组建。篮球队成立后,他通过彬县篮球俱乐部协会联系彬县文体广电局和教育局,举办了由新民镇承办的新民镇首届篮球友谊赛,邀请了彬县6支各具特色的篮球队参赛。
    几乎每天下午5点左右,务农结束和下班的村民们都会三三两两地准时来到篮球场。赵有荣把彬县篮球俱乐部协会主席武小彬请过来做指导,要知道,在彬县和新民镇,武小彬是篮球方面的“专业人士”,在比赛前专门从县里过来指导,机会难得。为准备新民镇篮球友谊赛,赵有荣、武小彬和镇里领导可没少费心思。武小彬对村民进行了体能训练和篮球基本功训练。武小彬对于这支刚刚成立不久的村民篮球队充满了信心,“球队经过了一个月的训练,进步很大,作为业余爱好者,村民们的积极性很高,大家都充满了希望,就像我们的队名‘新希望’”。

(季雪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