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为参赛选手织就安全网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11月8日将鸣枪,3.5万名跑者将从外滩起跑,共庆“上马”20周年盛会。近日,组委会启动了赛事裁判和志愿者团队培训;并协同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举办了“一起再跑20年”科学跑步知识讲座,为跑友们织就安全网。

3000人团队保驾护航

    从1996年的6000人参赛,到2015年的3.5万人规模,上马走过了二十载。见证了上马不断成熟,不断成长的历程。
    赛事的安全管理,能量补给,退还芯片,厕所管理,起点垃圾回收,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裁判和志愿者团队。今年志愿者总数达2700多人,裁判300人,将与医疗保障人员共同为3.5万名参赛者做好赛事服务,形成一张安全保护网。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已为上马服务15年,志愿者团队扩展至3000人,学子们与上马结下了特殊情感。
    据悉,面向广大参赛者的温馨短信平台已进入倒计时状态,涵盖了天气预报,训练贴士,装备领取,赛前食谱等,都将通过短信发送到选手手机上。
    上海市体育局局长黄永平强调,无论在哪个赛事岗位,都要将参赛者安全置于有限位置,“跑友安全永远是赛事第一位的大事。”

专家助力科学跑步

    在“一起再跑20年”科学跑步知识讲座上,健身健康、运动训练方面的专家刘欣、许以诚、郑樊慧、檀志宗、邱俊、王贝,分别针对马拉松赛前训练、动作技术特点及全程速度分配特征、跑马拉松时的认知策略、备战比赛的运动营养方法以及补水策略,为跑步爱好者作详细的讲解。
    刘欣建议,普通人想跑完42.195公里全程,每周训练量至少得达到24公里,且要保持最少三个月训练周期。专项训练占比为65%-70%。在一般耐力训练中,通过短距离公路跑或场地跑进行。专项耐力训练中,主要进行混氧训练。
    长期研究运动心理学的专家郑樊慧提出,跑马拉松有一个重要的认知策略。国外很多研究成果中,运动员在运动中所想的内容重要地影响着比赛成绩。跑马拉松时,跑友应多用肯定语句给自己加油打气,提高信心和控制感,当发现头脑中有消极想法时,要大声命令自己“停止”。
    运动营养专家王贝认为,科学补水至关重要,少饮多次胜过多饮少次。跑前几天需保证身体不缺水也不要过量饮水,每日保证1.5升,同时远离酒精。摄入适量加盐的食物,确保正常血钠水平。比赛当日早餐2-3杯水,跑前2-3小时摄入1升左右运动饮料。她强调,充分利用补水站,可随身携带自制盐水,携带含盐的能量棒,摄入凉水口感更好,一定切忌补水过度。

(平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