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好体育人” 服务全民健身好给力

    如果平时喜欢打乒乓球、羽毛球,甚至是专业性较强的攀岩、搏击,那你会不会希望在家门口就有场馆活动,还有专业教练指导?由重庆市体育局在全市推广的“争做群众身边的好体育人”志愿服务活动,市民不仅能够得到科学健身指导,同时圆了家门口的健身梦。

社区建体质监测站锻炼更靠谱

    “半年前我来做过一次检测,回去之后就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锻炼,现在我又来做复测,脂肪量比上次下降了,看来科学锻炼效果还是很明显哟!”日前,在重庆江北区大石坝街道石油社区国民体质监测站,居民刘阿姨拿着刚刚打印出来的体测报告显得十分兴奋。
    据了解,为了给市民健身提供科学指导,从去年11月开始,江北区体育局投入数十万元购置了专业的体质监测设备,陆续在辖区建起8个社区国民体质监测站,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体质检测服务和科学健身指导。
    “你的肺活量和反应力都不错,但是握力差了点,平时还要多做些家务事,强化握力。”在监测站里,志愿者张亮正在为居民分析体测报告。他是一名体育爱好者,自从江北区的“争做群众身边的好体育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他就报名成为一名“好体育人”志愿者,一有空就会来监测站为居民作义务指导。
    “三年内,我们争取让体质监测站覆盖全区的‘九街三镇’,并进一步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强化他们对居民体质检测档案的管理分析能力,让居民得到更合理、更科学的指导。”江北区体育局局长程静告诉记者。

家门口健身政府掏腰包

    在位于大渡口区八桥镇八一村的恒翔体育公园里,运动场上太极拳、秧歌、羽毛球、足球……人们各取所需,好不热闹。
    “虽然就住在恒翔体育公园旁边,但是以前锻炼要收费,我们也很少来。”居民王大爷告诉记者,现在,体育公园不仅每周三天免费向市民开放,还有“好体育人”来教大伙儿科学健身,现在健身锻炼太方便了。
    原来,为了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居民的健身锻炼需要。大渡口区从去年开始提出了全民健身“103工程”建设,即在全区1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103个篮球场、103张乒乓球台、103处羽毛球场和103套健身路径。
    据了解,目前这个庞大的“103工程”已实现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建成篮球场55个、羽毛球场60处和94张乒乓球台。此外,该区还建成了中华美德公园、双山公园、中梁山3条登山步道。
    “通过全民健身‘103工程’建设,我们要让大渡口区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有供居民活动的综合性健身场地。有条件就由政府建设,没有条件建设的地方,则由政府掏腰包,租赁经营性体育场所,通过‘包场地’的办法给居民健身提供免费场地。”大渡口区体育局局长谢伟告诉记者。

3400多名“好体育人”免费指导

    30元就可享受恒温游泳池,还有教练免费指导;8元就能跟着教练学搏击;超低价就可以体验攀岩的刺激……在南岸区江南体育中心,这些都能实现。
    据了解,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发展、构建公共服务体系,让体育惠及更多市民,重庆市体育局从2014年4月开始,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争做群众身边的好体育人”志愿服务活动。据重庆市体育局局长辛世杰介绍,该活动遵循“免费无偿、立足自身、小型分散、就近就便、注重实效、长久长做”的要求,市民可在体育场地免费享受“好体育人”的体育指导。
    目前,全市有128个政府投资的公益性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所有市民开放,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少于35个小时,全年不少于330天。
    除了免费场馆,重庆市体育局还通过招募“好体育人”志愿者,为市民的健身提供免费指导服务。这些人中,既有专业教练、国家级运动员,也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业余体育爱好者。目前,重庆市已成立“好体育人”志愿服务队近百支,长期坚持就近服务居民的“好体育人”志愿者达到3400余人。

(邓红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