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人群的健身调查 坚持健身收获改变

罗海军 医生
锻炼状况:经常锻炼
    俗话说“30岁以前人找病,30岁以后病找人”。最近北京的天气突然转冷,骤降的温度和银装素裹的北京城,终于感觉到了冬天的到来。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关节僵硬、身体乏力,就连肠胃都来凑热闹。在同学聚会上,被大学室友“老猿”无情地调侃“你这是‘欠练’。”
    罗海军是我的大学室友,因上学时身体瘦弱,双臂较长,而且酷爱运动,被我们称为“老猿”。已过而立之年的同学们,大多都已发福,唯有他身形健硕,反而越来越年轻。“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身体,以前身高180厘米,体重56公斤,现在体重是72公斤,不胖也不瘦。”罗海军自信地说。他所说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但是他唯一没有变的就是喜爱运动。
    作为一名医生,尤其是一位专业队和国家队的医生,罗海军每次随队出去参赛,工作间隙都会到宾馆的健身房去锻炼,也接触过很多国内和国际顶尖的运动经验。参考健身高手的经验,再结合多年的健身感悟和从事专业运动队医务工作的经验,罗海军对于健身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作为普通人,健康是首位,其次才是提高运动能力。“有些人由于对运动性质、自身生理阶段及安全锻炼缺乏了解,或对运动存在错误的认识,长期坚持错误的运动习惯和动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即使有些良性改变,却造成了身体其他方面的损伤。”罗海军说,“其实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法,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能盲目照搬。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才是健身的基础。”
    罗海军的健身计划都是自己制定,而且安排丰富,“坚持每天晨练,快走5公里或者慢跑30分钟,根据自己的身体感觉决定;周二和周四下午,固定的网球练习;周三和周五进行两次力量训练;周末安排家人一起打羽毛球,或者打篮球和踢足球,总之必须进行一场对抗性的球类活动。”这次来北京出差,又赶上下雪,也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健身习惯。早晨6点半起床,直奔奥林匹克公园,快走5公里;晚上7点,健身房力量训练。
    说起自己始终坚持运动的诀窍,他表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定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才不会有厌烦情绪,才能持久的锻炼下去。此外,他还提醒运动爱好者,一定要注意健身前的准备活动和健身后的放松整理活动,将心肺系统和运动系统进行同步协调,锻炼的时候才能进行同步工作。

(季雪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