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体校资助项目”拉动青少年体育运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基层体校资助项目”将眼光放在不是简单的扶贫资助,而是将资助作为一种引领导向,扩展基层体校的功能,提高基层体校的公共服务水平,拉动青少年的体育运动,让资助更接地气。近日,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的“基层体校资助项目”陆续展开。

量身定制助力“老少”地区

    “基层体校资助项目”一期共计500万元,在资助对象的选择上,基金会将目光瞄准了革命老区县体校,少数民族地区县体校,以及培养输送过奥运冠军的县体校。主要用于对县级体校进行功能升级,提升体校的办学水平,并增强对外开放的能力。而“基层体校资助项目”的最大特点量身定制。
    如何实现量身定制?围绕促进基层体校实现功能升级的项目宗旨,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在各省区青少处的配合下,联合中国奥委会青少部,以及安踏、南海能兴、舒华、智美、澳瑞特5家爱心企业进行了调研、筛选、座谈等一系列务实的工作。
    首先是准确地选择受资助对象,这也是公益项目成功的关键。基金会按我国各区域分布将项目第一批资助对象确定在河北、辽宁、福建、江西、陕西、新疆等6省区,由省区体育局推荐了14个县级体校。基金会联合中国奥委会青少部、爱心企业组成调研组,对14所体校进行了细致调研,按照升级版县体校具备的条件进行初步筛选,最终确定符合条件的县体校共有5所,分别是辽宁省绥中县体校(革命老区)、福建龙岩市上杭县体校(革命老区+培养奥运冠军)、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体校(革命老区)、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体校(革命老区)、新疆阿勒泰富蕴县体校(少数民族地区)。
    为实现资助的量身定做和实施效果,基金会又组织了多次考察和座谈,切实了解体校的现状、困难,现场确认资助需求是否可行,确定功能升级的方向,并最终确定每所体校亟需购置的体育器材。

对外开放服务全民

    “这一项目不是简单的扶贫资助,而要实现拉动当地的青少年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引导方向,实现对外开放。”
    为了保障资助能够服务全民,此次资助项目将在资助条件上,明确规定受资助的县体校基础设施要基本完好,食宿条件基本具备,教练员队伍健全,在训人数具有一定规模。同时要基本具备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场地,可容纳人数要达到一定规模:室外课开放使用的体育空地面积至少达到2000平方米;室内场馆具备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田径、跆拳道、篮球、网球、游泳、棋类、台球、体育舞蹈、轮滑、足球、排球、武术、拳击、航模、射箭、滑冰等项目中8个以上的运动项目。同时还要求体校产权清晰,组织机构完善,人员配备到位。
    为了保证对外开放,惠及全民,专家考评组还要对捐赠物资进行验收和效果评估,要求受资助体校在向社会开放人数要有一定的提高,体育器材要做到安全、有效、规范使用,对外免费或低收费。为了让更多的爱心企业参与,扩大公益项目的社会影响,基金会还将加大宣传推广,邀请知名体育运动员参与项目执行中的相关活动。

(吴书铭)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