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社体指导员 重庆健身志愿服务新模式

    每天下午2点半,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的长江边,总聚集着一群游泳爱好者,在岸边做好了热身活动后,有序地下水进入每天的游泳健身时间。
    “中午这一拨都是退休职工,而晚上那一趟的年轻人就更多啊,很多人都是下班后直接赶过来游泳。”作为江北区游泳协会郭家沱分会的会长,63岁的王修明除了负责召集每天的游泳活动,还承担着发展会员、游泳技能培训等任务。虽然这都是没有报酬的义务工作,王修明却乐此不疲。“能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大家带来健康和快乐,同时又得到体育部门的认可和支持,作为社体指导员为大家的健身锻炼服务,我感到很自豪。”
    事实上,在江北区像王修明这样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市民健身开展志愿服务的社体指导员还有不少。仅在郭家沱街道,通过健身志愿者的努力,街道不仅组织建立区里首个体育协会,还根据群众喜好成立登山、自行车、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10个分会,吸纳居民1780名加入。
    群众健身热情高涨,群众健身队伍的壮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得益于近年来江北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发挥社体指导员健身志愿服务的努力密不可分。
    原来,为充分发挥社体指导员在全民健身中的志愿服务作用,从2013年开始江北北区按照“就近就地”原则,依照社体指导员的生活住址确定其工作地点,在全区118个社区(村)至少各安排1名专职社体指导员,实现社体指导员全覆盖。虽然专职社体指导员的性质是志愿者,但是在服务工作中会产生一定的工作和生活开支,为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区政府按照每名社体指导员每月100元的标准,专项列支社体指导员经费。
    而王修明因为他热心公益,常年坚持健身志愿服务,也成为了全区118名专职社体指导员其中一员,而他所在的郭家沱街道现在受聘的专职社体指导员已有10名。郭家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肖长琼告诉记者,“我们街道的核心社体指导员有200人左右,享受津贴的只有10个,但是通过这个举措,社体指导员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从以前的被动安排到现在的主动要求,整个街道逐渐形成争做社体指导员的氛围,最近街道还组织了104人进行培训。
    在刚刚举行的2015江北区社体指导员津贴发放仪式上,来自复盛镇的凎相兰和张云红也拿到了属于她们的津贴,从小就爱跳舞的凎相兰每天都会在广场上指导大家跳广场舞、健身操,她告诉记者,“给补贴当然更好咯,这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但不给补贴,我也会一样负责,毕竟我自己就喜欢健身,能领着大家一起锻炼我就更高兴了。”
    的确,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热心的社体指导员深入到健身站点和广场公园,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亲身传授健身技能,带领广大群众开展健身活动,才能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调动人们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让自主健身、科学健身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邓红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