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5年全民健身迸发活力再跃新台阶

    很多体育项目都有自己的赛季,比赛和活动、热情和关注只是集中在一年的某个时段。不过现在,中国的马拉松却正在颠覆这个传统:2015年,从年初到年尾、从南方到北方,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能听到马拉松赛事的消息,有时还不止一场。
    从中国田径协会“2015年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注册赛事日历”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2月份(春节期间)没有马拉松赛外,其他11个月份每月都有全国性的马拉松比赛。密度最高的9月份就有8场比赛,其中A级赛事6场。最神奇的是:一场马拉松数万人参与、一月好几场马拉松,即便如此,高密度的赛事仍满足不了跑步者们的需求,想跑马拉松,很多时候要靠抽签碰运气,马拉松赛事的参赛名额已被当成赛事主办方洽谈合作时的重要筹码。
    马拉松赛事活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作为体育人,最感兴趣的是——这种热度和繁荣背后的庞大跑步人群。没错,这些马拉松参赛者并不是专业的马拉松运动员,但他们却是坚定的跑步爱好者。这一人群的爆发式增长并不突然,它是当走、跑成为大众健身最常见方式后,部分走、跑健身者向更“高端”挑战时的需求体现。
    中国马拉松的迅猛发展超乎人们的想象,但如果看看公园中、小区里、健身房内那些随处可见的跑步者,这种井喷式发展是一个必然。这足以说明,一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大众的习惯,这也足以证明,全民健身正从一种呼吁、口号转变成一种社会形态和一种生活方式。
    支撑全民健身成为社会生活方式的,当然不只是紧锣密鼓的马拉松、跑步赛事中熙熙攘攘的人群,还包括小区健身路径上奋力扭动的居民、学校操场上追逐奔跑的孩子,自然也少不了喧嚣热闹的广场舞大妈。
    健身成为生活的必需,也与它总是能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乐趣有关。中国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也让我们不必担心健身的热情和热点出现缺失。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让冰雪运动一下子成为中国人的新宠,而在这之前,冰雪运动还只局限在一些特定区域和人群中。
    “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将带动三亿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事实上,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计划已经在稳步推进中,这里面除了政府有形的手在规划,也有市场无形的手在推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冰雪阳光体育、北冰南展西扩,一个个推广项目将让中国更多地区的群众能够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随着各路资本看中中国冰雪运动市场前景,我国冰雪运动场所的运营管理模式正在规模化、专业化等方面进一步得到提升。
    实际上,从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开始,老百姓的冰雪健身的热情就已经被调动起来。在2014年到2015年的滑雪季,去往张家口崇礼滑雪的人数已经上涨了三成。而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后的这第一个雪季,新一轮大众滑雪高潮更值得我们期待。
    当然,如果仅仅是依靠一个接一个的热点去助推全民健身,那么这种繁荣可能还缺少一丝稳健,全民健身离不开这些活动、比赛的推波助澜,但更离不开深植于我们内心对健康的追求。在2015年底,一项对前一年全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体育锻炼没兴趣”的人数比例已从2007年的20.3%下降为11.6%,下降8.7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而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身体很好不用参加”、“体力工作多不用参加”、“身体弱不宜参加”等同比也有所下降(合计下降5.2个百分点),人们对于运动健身认同感明显提高。
    这些恰恰是未来全民健身事业继续繁荣的保证。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