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实现城乡体育设施均衡覆盖

    去年4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同年10月,又高标准通过常州市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专家组的评估验收。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镇村联动等方式,该区已较好地实现城乡体育设施均衡覆盖目标。
    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加速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武进区政府专门召开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推进会,印发工作推进实施方案,与所属各镇(街道)签订目标任务书,并把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纳入区文明镇考核和镇级全民健身工作督查内容。武进区体育局同财政局印发了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奖补办法,两年内区级投入资金达2500余万元。目前,武进区(含经开区)11个镇5个街道,已建成投用的镇级现代化全民健身中心9个,正在建设3个。村(社区)体育健身点1300余个,建成乡镇健身步道达120公里以上,乡镇所属学校对外开放率达100%(全区98%)。全区村(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成率100%。据了解,2013年扶持镇全民健身中心建设资金1500万元;扶持村(社区)篮球场、门球场等建设90个,共计300万元;支持健身路径120套,共计230万元;室内小型健身中心48个,共计280万元;支持学校、企事业单位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改造45个,扶持资金4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财政投入公共体育设施资金近7亿元,镇(街道)、村(社区)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部门条线投入5亿元,社会投入知名大型体育设施近5亿元。2014年全国第六次场地普查,该区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3.51平方米。
    部门协同,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武进区各职能部门在推进城乡一体战役工作中主动将本职工作与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武进区住建局主动把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融入其中,在“民”字上做文章,把目光更多地聚集在民生幸福上,在中心城区建设更多休闲场地及配套设施,插“体”于“绿”,增加现有公园绿地体育元素,配建场地器材,建设健身步道。在镇村规划中把镇全民健身中心、村级健身设施作为公共设施的重要内容做好相应布局。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联合教育、体育部门制定专门文件,对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和学校场地对外开放进行奖励和补助。其他部门也从各自工作中加大对村(社区)创建“10分钟体育健身圈”的支持。与此同时,完善社区全民健身服务平台,建设“科学宣教、健身指导、信息服务、体育团队、健身活动、体质测试”六大健身服务平台框架,健身服务纳入村(社区)服务内容,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大大提高,群众享受到了全方位的全民健身服务。
    目前,淹城体育公园、滆湖生态公园、新天地公园等为代表的公园绿地体育特色明显,社会资本投入建设体育俱乐部和大型体育设施显著增加,西太湖水上运动基地、雪堰凤凰山滑雪场、滆湖低碳公园路亚钓鱼基地、横山桥清琪雅苑体育文化休闲园等一大批民资体育设施建成和在建或扩建,该区形成了“以区级大型全民健身设施为引领,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文体活动中心)为示范,村(社区)农民健身工程为重点,自然村(居民小区)、公园、绿地体育设施(晨晚练健身点)为基础,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的健身设施和社会经营性健身场馆(俱乐部)为补充”的五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健身条件。

(刘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