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健身】组织待完善有效活动靠串联

    2015年有很多全民健身方面的采访,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在经历了场地设施条件大幅提升、全民健身活动逐渐丰富的阶段后,有没有一个认真、负责,无风险的组织、团体甚至个人才是关键。
    这些组织、团体和个人扮演着串联者的角色,他们在整个全民健身体系中能将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健身者有序融入设施、活动中,虽然他们的工作我们最终是看不见的,但却对整个全民健身活动的效果至关重要。
    去年8月在福建厦门海沧街道文化站的采访让人非常感慨,总人口17.2万人的海沧街道有着经年不息的健身氛围,这里每个月都要开展至少一项健身赛事,广播操、广场舞、乒乓球、篮球,还包括蜈蚣阁、送王船等地方民俗活动。但具体操办这些事的人其实并不多,更准确地说,就是街道文化站的胡敏环以及19个村、居委会的文体协管员们。
    有时遇到比较重要的比赛、活动,需要协调、沟通培训、参赛细节时,胡敏环不能只靠电话或网络系统进行通知、布置,必须要亲自到各村去指挥。要知道,面积71平方公里、有19个村的整个街道都走上一遍真的不容易。记者采访的那一阵,海沧街道正准备全区的健身舞比赛,她每天早上都是一大早就骑着电动车下去,非常辛苦。
    对于基层政府来说,为体育、健身配备专门的、足够的管理人员有时确实存在很多的困难。有时即使是地市级的体育部门,在全民健身领域的编制可能也就那么两三个人,但却承担着全市几百万人的健身活动组织、协调。不过,去年在江苏宿迁的采访也让记者看到几个人,也能起到的巨大作用。
    在宿迁,负责全市全民健身活动的是体育总会,但体总包括秘书长在内,具体在做这件事的也就几个人。因此,这也逼迫他们不能事必躬亲,因此体总更多的精力并不是在具体的活动操办上,实际上那些琐碎的事在宿迁也有的是热心人。秘书长羊弘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为体育协会、俱乐部和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建立联系、合作等服务工作上,也就是为体育社团搞活动牵线搭桥。
    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中,宿迁市、县两级143个体育协会、240余家俱乐部被有效串联,有效运转起来。
    对于所有人来说,这才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