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东阳花园村处处盛开全民健身之花
每一块空地都是健身区,每一处球场都是运动场,每一名百姓都有一颗运动的心,这就是浙江省金华东阳花园村带给人们的第一感受。
众所周知,花园村是全国最大名贵木材交易集散地、中国红木第一村,去年人均收入达13万元。物质生活上去了,农民对生活质量就有了更高要求。于是,农村博物馆、大型剧院、游乐园都在村里建了起来,体育设施就更是常见。据了解,花园村所辖10个小区,每个小区都有充裕的健身设施,到了晚上,热闹的健身运动场景随处可见。这对于一个面积只有5平方公里的村来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花园村西田小区活动广场上,篮球,气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广场舞……几乎所有流行的运动项目都能找到自己的活动天地。人群把一个本就不算大的广场挤得满满当当,自得其乐。村民张女士在当地一家木材公司工作,不到30岁的她是地道的气排球爱好者,每天晚上只要有空,就会和同事相约打上几局。“有时候来的人多,我们就搞个简单的淘汰赛,谁输谁下,每个人都能打上一会儿。”张女士说。
不光是小区的健身场所,一些盈利性场所的利用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一走进花园村游乐园内的游泳馆,巨大的温差和室内的水汽一下子让记者的眼镜蒙上了一层白雾。池中游泳的人还不少。据游泳馆工作人员介绍,虽是游乐场所,为满足村民健身需求,专门开辟晚5时到9时时间段对外开放。只要付游泳的钱,可以不用重复买游乐园的门票。这样既可以满足夜间游泳爱好者的需要,也不会占用游乐场的常规经营时间和资源。
为什么要化如此大的力气设计和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归根结底一句话:只要是老百姓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花园村之所以能有现在这样生机勃勃的运动健身条件,和这个理念分不开。花园村委副书记金牡丹告诉记者,近5万人中4万多人属于外来务工者,几乎占到了百分之九十。“因为有了这些体育场地设施,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更高了,也更有激情去创造社会价值。体育场地条件好了,举办各种活动还能加强村里和外面的各种合作,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建设牵线搭桥,一举两得。”金牡丹说。
而在每个浙江体育人的眼中,“花园经验”带给他们的启示都各有不同。在他们心里,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花园村”。
花园村的做法,让来自全省各地的基层体育工作者们感触良多。杭州市江干区笕桥文化站站长毛永亮是一个篮球爱好者,他所在的笕桥街道篮球运动相当普及。这次花园村一行,毛永亮最大的收获就是要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做出老百姓感兴趣的体育活动。“笕桥的篮球联赛也搞了4年了,群众参与度非常高,各个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程度也很高,但要继续吸引老百姓加入到体育运动的队伍中来,做出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就非常重要。”毛永亮说,一个简单的篮球赛,邀请了省内外不同的村子参加,不仅让比赛更有归属感,更用赛事活动搭起了当地和外界的进一步交流。
花园村值得学习,但如果仅仅是依样画葫芦,就失去了学习的价值。如何理解并接受花园村的理念,比简单的原版照抄、有样学样更重要。浙江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利用,并不是说也像花园村那样多投点钱,多建几个场地就可以了,每个地方都要做出自己的风格,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只有融入了理念,才能诞生出更多的花园村。
(奚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