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探索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培养途径

    黑龙江是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全省有3所公办体育运动学校。与全国所有体育运动学校的孩子们一样,黑龙江3所体校的学生也面临着业余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双重压力,尤其在文化课学习上,怎样用相对较少的时间高质量地保障好孩子们的文化教育?

打通训练与学习的围墙

    2014年12月,我国首家“体教结合”的学校——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挂牌成立,这所筹办3年多的9年一贯制特色学校,首创体教联合办学的学训新模式,实现了文化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同步发展。
    步入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的训练馆区,走过一座穿越围墙的“小桥”,就来到学校的教学区。据介绍,这座围墙之前隔离的是两个单位,目前的教学区过去是哈尔滨兴隆小学校区。2011年9月,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的成立申请被正式批复后,黑龙江省体育局和哈尔滨市教育局联手启动了一场历时3年的“改造战役”,投资1000多万元对兴隆小学进行校舍改造,标配18个教室以及实验室、微机室等,配备现代化教学媒体设备。
    据介绍,目前该校已接收省内外冰上项目青少年运动员400多人,运动员接受正规教育,既是享有哈尔滨市学籍的学生,也是归属竞技序列的运动员。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内,走廊里陈列着孩子们的美术、手工作品,以及各种展现个性和创造性的感悟、思考。
    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的师资来自于全市各公办中小学在编教师,部分教师拥有中高级职称。目前学校设立18个班级,涵盖一至九年级不同学段,每周文化课有25个学时。
    分管教育和体育的哈尔滨市副市长张显友认为,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最大的价值在于成功衔接了教育和体育两个部门,协调双方资源,在现有体制框架内合力破解“体教结合”难题。据了解,学校教学方面的投入全部来自教育经费,每年哈尔滨市财政投入250万元。

同抓共管看齐普通学校

    与哈尔滨探索体教联合办学的学训新模式相比,大庆市体育运动学校则没有校园改造这样的“棘手”问题。2011年迁址后,大庆体校拥有了堪称一流的训练和教学环境,学校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9年一贯制教学、中专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上。
    大庆体校设有文化课教学班17个,配备专职教师41人,其中高级职称的18人。这是一支不逊于甚至更强于普通学校的师资队伍。大庆体校的在编教师每年会和普通学校教师一样,被列入大庆教师队伍培训计划,此外还要接受市教育进修学院定期开展的培训学习。
    大庆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对体校文化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段的教学质量也实行严格的教育督导,确保落实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教育部门定期深入学校,在课时安排、学科安排、专职教师配备等方面明察暗访,在学校财务管理、队伍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加强指导,确保教学秩序规范科学。
    大庆体校校长姚有库介绍,学校有教师聘任考核评定制度,在文化课教育中确保做到文化教师教研备课常态化、讲课听课常态化、作业批改常态化、课时反馈常态化、教师考核常态化,虽然是体校,但在文化教育上与全市同学段教育学校同抓共管,以此推动体校健全文化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文化课教育质量。
    为弥补下午训练导致的文化课学习时间缩短,大庆体校的学生们每周一至周四的18时30分至20时都会上晚自习,晚自习上开设即兴朗读、书法和社会体育技能培训等课程,每班都安排一位教师进行答疑辅导,晚7时还会统一收看《新闻联播》。姚有库说,5年来,这种制度一直在保持着,很多学生喜欢这样的晚自习,认为它既丰富了晚上课余生活,也保证了安全,还能完成各科作业,学习新知识。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