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青少年十项系列赛走过五年 五年磨砺 年年走高

  从阳春三月到金秋11月,2015上海市青少年十项系列赛历时整整8个月。围绕“全心服务青少年体质健康,精心培育体育后备人才,促进上海青少年体育可持续发展。设有10个大项18个分项,58站比赛,吸引了万余名运动员参赛,各站参赛总人数达25688人次。

重基础 重参与

     自2011年创办以来,上海市青少年十项系列赛已走过五年历程,已经成为申城青少年体育的一项传统赛事,也是对全市各区县业余训练、学校体育、体教结合工作的全面检阅。五年来,赛事不断调整、创新、优化设置,完善赛事组织方式,坚持围绕 “兴趣性、基础性、综合性”这三个原则进行比赛。
     说起五年来成功发展的经验,首先是重基础,重参与。各个项目想方设法提高普通学生参赛积极性。第一站比赛,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小年龄组与年度素质测试赛相结合,测试包括基本知识、棋类文化知识、赛事了解、技术题、简答题等,转变以往只注重技术、埋头下棋,全面培养运动员。乒乓球设基本功比赛,各站参赛运动员佩带“姓名布”,便于竞赛组织人员、选材人员识别,使比赛更加有序、透明。水上项目设全能赛,分设专业组和基础组,有利于项目的普及、发展。篮球、排球项目设基层组比赛;游泳坚持以长距离自由泳和个人混合泳全能为基础。引导小运动员重视素质和基本功训练,也增加了比赛场次锻炼机会。
     此外,为纯净赛场,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等多年坚持进行骨龄测试。还有些比赛安排在7月初,通过比赛,为一、二线暑期集训选拔优秀苗子和运动员。

扩规模 增人数

     有一组数字令人欣喜:报名数较多的项目是: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乒乓球、桥牌。报足10大项的单位分别是徐汇区、普陀区、杨浦区、静安区、奉贤区。相较于2011年,十项系列赛参赛总人数增加了2000人左右,增幅为20%。
     在过去几年中,许多区县新增了项目,新布局篮球的有普陀区、原闸北区、虹口区、青浦区、崇明县;新增足球项目的有嘉定区、静安区。五年来各区县共新增布局项目15个。总体来说,布局完善并不断做大做实,扩大了青少年参与竞赛人数,同时锻炼并发掘和选拔后备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10个项目中,原本区县教练员人数有不同程度的缺失,通过系列赛,基层教练员队伍明显加强。2013年与2015年对比,除棋牌项目外,基层教练员数量从846名增加到1042名,共增加196人,增幅为23.17%,每个项目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网球和羽毛球教练员的增幅均超过了40%。另一方面,通过系列赛磨炼,教练员在训练水平、执教能力、临场应变等指挥能力普遍得到了提升。尤其是执教年限不多、经验不足的教练员,业务能力提高尤为明显。

变格局 有提高

     近几年来,系列赛总体水平提升明显,竞争更为激烈。
     如羽毛球传统强区已不再遥遥领先,闵行、杨浦、徐汇、长宁实力有较大提高,青浦、嘉定开始崭露头角。网球呈现出多点开花,除传统强区徐汇外,奉贤、杨浦、闵行也已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三大球中,金山、嘉定、松江的足球开始崭露头角,青浦、闵行、杨浦、虹口的篮球,杨浦、闵行、奉贤的排球,都颇具竞争力。田径、游泳和水上项目上,奉贤田径、徐汇游泳在总决赛中表现尤其突出。水上项目,除了青浦、浦东等老牌强区外,崇明、徐汇的一些小项已进入前三名。棋牌方面,徐汇、虹口的总体实力领先较多,但浦东、松江等区在一些单项上的实力让人刮目相看。可见,五年来各项目总体竞技水平有所提高,区县间差距开始缩小,比赛竞争激烈,水平不断提高。
     这些都让运动员展现自我、超越自我,促进优秀后备人才建设;一线教练员也亲临赛场多次观赛,反复观察,能较准确地选拔优秀苗,有的选拔出参加全国比赛队伍,人才培养卓有成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