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区某装甲团创新冬季体能训练纪实
新《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究竟带来了哪些改变?冬季体能训练又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近日,笔者走进新疆军区某装甲团,在训练场上寻找和破译首次按照新《军体大纲》开展冬季体能训练的密码。
新标准催生新思维
1月下旬,笔者来到天山脚下的营区,正赶上该团组织冬季体能运动会。只见爬杆、携枪通过100米障碍、木马练习等新项目成为官兵们角逐的热门。
“新增加的实用技能训练课目、岗位适应训练课目给冬季体能训练带来了新挑战,简单举个例子,以前冬季都被认为是体能储备期,如今却被称作训练黄金期……”听着民族二连连长库尔班·买买提的介绍,笔者翻看体能训练计划,发现健身体能、趣味体能项目已成为主打。
训练场上巨变的背后是训练思维的蜕变。新疆冬天气温最低达零下30℃,起初有人担心严格按照标准训练体能,万一出了事咋办?对此,该团党委的回答很坚决:“实战化标准转化为军事体育训练具体指标,体能猫冬就等于战斗力猫冬!”
“思路一变天地宽!”团长杨彬介绍,训练、考核标准的变化,逼着突破“老思路、老经验”的禁锢,形成了“方法灵活、组训科学、动作规范、条件过硬、效益明显”的冬季体能训练新观念。
新模式激发新动力
“专门邀请驻地大学体育学院5名知名教授走进军营,现场帮带指导,为官兵制订训练计划、培训体能教练员。”从考核“拖油瓶”逆袭为“体能监督员”的下士何宇介绍,通过与地方专业院校运动员进行联训,学习对方先进训练理念和科学组训方法,不但成绩提高了,对训练标准也掌握的更准确。
前不久,该团以坦克五连为试点,通过肩部灵活性伸展、躯干稳定俯卧撑、跨栏步、直线弓步蹲、深蹲等测试,对官兵进行运动损伤筛查,准确找出每名官兵的身体弱点部位,进行针对性强化练习,补强体能短板,预防可能发生的训练伤。
经过向外人“取经”和自己摸索,该团已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训练体系:对每周的训练内容、训练总量进行量化,将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灵活性训练合理穿插进行,通过武装越野、10米爬绳上训练、极限体能训练等训练科目,将军事体育训练和战斗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同步提高,引入了一项新的训练方法——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训练的区别是动用全身大部分肌肉做一个简单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稳定性,防止训练损伤。”坦克五连连长李永瑞介绍,他推广的一项叫“平板支撑”的功能性训练很受官兵青睐,辅助训练效果也很明显。
新设施激增新效能
在新建成的训练馆里,官兵们正利用动感单车、蝴蝶机、史密斯架、卧推架等新型健身器材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没想到在隆冬时节还能痛痛快快出一身汗!”正在练习腰腹力量的四级军士长南远峰满头大汗:“以前总强调在严寒里练作风、练斗志,现在更看重的是体能到底增长了多少。”
“依托新设施把训练挪进室内,追求的是实打实的训练效果”,作训股股长洪强介绍,该团在训练场馆建设和训练器材保障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财力,初步形成了能满足军体训练要求的场馆设施、体育器材和后勤保障体系。他们去年自购了一大批军事体育训练器材,很受官兵欢迎的卧推训练组合器,一次性就购进了20套。
“我们一直保持着伙食保障的高标准,各营每月伙食费全部用于保障官兵饮食。”政治部主任王枫说,他们还定期派出炊事员外出学习烹饪技能,确保每个营至少有1名国家二级厨师,并根据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科学制定食谱,尽量做到精细化饮食保障。
翻看该团新年度体能训练龙虎榜,一连串纪录让人惊叹:五连下士周志远创造了连续拧“千斤棒”105次的全团纪录;九连上等兵陈山连续卧推30公斤杠铃100次的纪录,在新项目中立起了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