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健身休闲区 打造“京味儿”体育

  说起北京什刹海,人们常常会将其与名胜古迹或酒吧街等联系起来。传统与现代在什刹海交融,这里是民众休闲娱乐、感受历史、体验时尚的不二之选。如今,什刹海的“体育味儿”已越来越浓。
  什刹海健身休闲区以体育健身设施为平台,汇聚健身、休闲、旅游、娱乐、文化、商业、教育功能于一体,促进了体育与文化、商业、旅游、教育的融合式发展。健身园、环湖健身步道系统、西海垂钓区、什刹海冰场、什刹海社区健身俱乐部、什刹海体校场馆群、后海武当太极武道馆、龙舟和皮划艇俱乐部等,为百姓提供了多元的健身选择。

想方设法服务百姓

  “能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建设这么多的健身器材,很难得。”家住什刹海街道的吴大爷退休后开始了自己的健身生活。每天在家门口的健身器材上运动一下,再到社区服务中心打乒乓球,晚饭后再绕着什刹海遛个弯儿,吴大爷的健身生活很充实。
  2006年建成的什刹海社区服务中心为辖区百姓提供了一个室内健身场所,同时也丰富了社区百姓的健身选择。设有多功能厅、台球室、体操房、器械健身室、图书阅览室等设施的社区服务中心让百姓可以参与到乒乓球、台球、健身操舞等运动项目中,为各年龄段健身爱好者提供了健身便利。服务中心主任梁华告诉记者,这是辖区内第一个室内综合性场馆,是一个文化体育中心。服务中心服务辖区12万户籍人口,受到了百姓的欢迎。什刹海地区都是平房区,能有这样的场地并不容易。中心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场地利用率很高,每天都有超过200人次来健身。上午9时到11时半、下午2时到4时是服务中心最热闹的时候。
  服务中心门口摆放着标注了各功能室日常安排表的告知板,舞蹈团、健美操队、合唱团、乒乓球队、老年模特队、腰鼓队、广场舞队、手风琴队、越剧队等文体队伍有着各自的活动时间、地点安排。梁华说,社区共有25支文体活动团队,各个团队都有固定的活动时间。简单易学的集体舞最受中老年人欢迎,乒乓球也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而台球、健身房则是下班后年轻人们的聚集地。

不断完善体育公共服务

  什刹海健身休闲区的场地设施条件既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基本健身需求,还能为不同人群提供健身指导,如太极拳培训、体质测试、健身讲座等。依托良好的场地设施条件,什刹海主打民俗体育牌,每年在此开展活动百余场次,如什刹海端午赛龙舟、冰蹴球比赛、环湖健步行、什刹海冰雪体育文化节、滑冰、钓鱼、太极拳等。年服务人数超过50万。
  北京市西城区体育局副局长王程介绍说,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和多样化健身休闲体验,依托什刹海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结合健身休闲服务品质的提升,西城区体育局着力打造以什刹海为核心的健身休闲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健康城区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和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下一步什刹海将依托现有体育设施,不断完善设施建设及配套服务,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区域文化亲和力,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参与全民健身的机会。王程透露,目前体育局正在和街道积极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全民健身和旅游、文化和商业等结合,拟构建什刹海城市定向运动系统,即将定向运动与什刹海文化结合,通过健身休闲活动,为到什刹海休闲旅游的人们提供更多了解什刹海文化、历史的机会。
  王程说,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的健身需求不断升级,更加多元化,也更个性化。体育局将继续加大对于科学健身的投入,加大对社体指导员的培训,在全民健身的场地、器材等方面进行提升,不断完善体育公共服务方式。针对老百姓的需求,把工作做到实处,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其中。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