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发展取得新形势 新突破 新进展

  2015年是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施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以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十三五”规划研制工作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狠抓政策落地,推进职能转变,以阳光体育大会为龙头全面提升青少年活动品牌效应,以科学训练和选材为抓手深入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

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

     “十二五”期间,青少年体育以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为重点,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以及青少年体育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宣传渠道拓展、难点问题研究等基础性工作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青少年体育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联合教育部等相关部委或以国家体育总局名义研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2010年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2011年联合教育部印发《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2012年印发《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联合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编办下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13年印发《全国青少年体育比赛赛前运动员文化测试工作管理办法》;联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联合教育部修订《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2014年,制定下发《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
     青少年体育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组织显著增加,场地设施明显改善,全力推进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重点打造以“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为龙头的“阳光体育”系列比赛和活动,并塑造了包括“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夏(冬)令营”、“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赛”、“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比赛”、“科学健身校园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和“世界雪日暨国际儿童滑雪节”等参与人员多、影响大、覆盖面广、有特色的国家级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在全国131个城市进行布局、3个县开展试点,其中国家级布局城市49个,省级布局城市82个,开展校园足球联赛学校5084所,注册人数19万余人,足球人口270万余人。2014年11月后由教育部牵头负责。截至2015年底,命名和资助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500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033所,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164个。同时,与教育部门配合,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将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持续转变,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作成效显著。一是青少年运动员在训规模稳中有升。“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办体校数量已达2197所,比2010年增加264所,增幅13.7%;在训运动员约36.7万人,比2010年增加8万余人,增幅28%。全国青少年训练规模不断萎缩的趋势得到遏制,在训运动员人数趋于稳定,县级青少年训练逐步恢复。二是运动项目结构更加优化。在做好奥运项目布局基础上,不断涵盖非奥项目,有效促进了在训规模持续扩大;“三大球”呈明显恢复态势;以申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开展冰雪项目普及活动,“北冰南展西扩”取得积极成效。三是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两纳入”取得重要进展。截至2015年底,自办文化教育的体校已由2012年420所减少至56所。同时,积极推进全国青少年体育竞赛(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赛前文化测试工作,2017年将实现所有体育项目全覆盖。四是科训结合更加紧密。组织各有关中心重新编写《全国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围绕大纲要求开展教练员和体育师资培训。五是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效果明显。

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青少年体育顶层设计不断加强
     立足青少年体育工作全局,完成了《青少年体育振兴规划(草案)》和《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草案)》起草工作。着眼重点工作领域,有序推进《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编制工作。
     二、开展运动员文化教育督导检查工作
     2015年9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公办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以公办体育运动学校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体育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运动员赛前文化测试情况为督导重点,并在各地上报自查报告的基础上,由国家体育总局领导、教育督学分别带队的四个检查督导组实地检查了北京、黑龙江、山东、河南、安徽、湖南、广东、四川、甘肃共9个省市的48所体育部门自办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体校,检查学校数量占全国此类学校的86%。
     三、注重理论引领
     发布《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深化青少年体育相关理论研究工作。2015年9月首次出版发行《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该蓝皮书针对国内青少年体质健康、青少年体育组织和活动、学校体育发展、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深入分析,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基本状况和主要进展。作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品牌的一种,该书是“青少年体育蓝皮书”系列的开篇之作,是国内该领域的首次权威报告。开展了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青少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实施计划、中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功能设施现状及标准制定等8项研究,取得明显效果。   

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初显成效

      一、加快职能转变,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总局青少司加强职能转变,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和活动。2015年,除全国阳光体育大会外,体育传统校联赛、俱乐部比赛、科学健身校园行、户外营地夏令营等赛事活动,全部交给有关单位和社会组织实施。
     创新引领,继续举办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创新形式,首次举办全国冬季阳光体育大会。2015年2月首次在镜泊湖成功举办的全国冬季阳光体育大会,参与人数达1175人。创新内容,继续举办夏季阳光体育大会。2015年夏季阳光体育大会在湖北宜昌举办,活动有3个亮点。一是首次设立分会场。全国14个省区市设立阳光体育大会分会场,与主会场实行联动,超15000名青少年参加了活动和比赛。二是首次设立运动乐园,体育明星全程参与互动体验。三是首次邀请香港、澳门的青少年组队参加,促进港澳地区青少年与内地青少年间的体育文化交流。
     继续开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继续会同教育部和总局相关项目管理中心举办全国体育传统校篮球、排球、田径、游泳、武术共5个项目联赛。2015年共有185支队伍2963名运动员参赛,包括游泳项目在内的5个项目的赛事成绩全部纳入到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中。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比赛依托社会力量和总局有关项目中心承办,2015年新增2个项目,将现有赛事体系扩展为乒乓、羽毛、击剑3个项目,吸引全国67支队伍、约940名青少年参与。
     继续举办“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以“夏(冬)令营”、“健身校园行”、“特色活动”等品牌活动为引领,推动省市和项目协会联动,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2015年首次举办“世界雪日暨国际儿童滑雪节”活动,由冬运中心会同全国12个省市的15家雪场共同完成。科学健身校园行突出健身科普、体质监测和阳光体育活动展示等方面内容,在黑龙江、湖北、宁夏等十地、100多所中小学举行,参与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资助24个项目中心及有关单位开展64个运动项目的夏(冬)令营。
     调整和创新校园足球工作。积极调整和创新校园足球工作,将工作重点转到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体系建设。加强青少年足球工作的顶层设计,会同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编制了《全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和经费预算》。2015年在全国5个城市试点创建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同时配合教育部做好校园足球的政策和规划工作,联合6部委下发了《加快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以俱乐部和传统校为重点,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
     2015年以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组织作用为主线,重点强化了俱乐部和传统校两类青少年体育组织的建设工作。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方面,编制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十三五”规划》和《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标准》;命名资助290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顺利完成“十二五”计划目标。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方面,编制《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十三五”规划》。
     三、整合校外活动中心和户外营地,加强青少年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
     整合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工作,编制完成了《青少年体育活动场所“十三五”规划》等,并纳入《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启动了青少年体育户外活动营地建设标准的修订工作,创建并扶持了20个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在北京、湖南、吉林和江苏4地继续创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
     四、试点青少年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加强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指导
     结合校外活动中心创建,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试点培训工作,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模式、路径和方法,研制和论证《培训大纲》,对加证培训和新授培训进行探索性研究。2015年累计培训相关辅导人员600余人。
     五、实施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工作
     2015年会同总局群体司在全国31个省市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工作,其中6-19岁青少年人群调研样本量53401例,并已向社会公布调查公报。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更加科学化

     一、贯彻实施《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
     经过近2年的共同努力,该《规划》于2014年12月正式印发并实施。随后多次召开会议推进相关工作。下一步,里约奥运会结束后,将加强项目布局,特别是单项人才基地建设;同时还将增加国内和国际比赛机会,为夏冬季奥运会储备重点人才等。
     二、有序推进全国青少年科学选材工作
     2015年5月,总局成立了全国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工作领导小组,并于6月在上海市召开了全国青少年选材工作会议。会议动员各省成立科学选材组,加强选材、测试与训练监控,狠抓科训一体化。同时,总局与北体大、科研所等单位开展合作。依托北体大团队,结合上海市的做法,成立工作组,启动了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5个项目青少年选材指标的研究,并赴河北秦皇岛等地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营进行了选材测试,得到了一手资料,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继续开展运动员赛前文化测试工作
     2015年共有32个项目开展了赛前文化测试工作。目前除冬季的4个项目外,其他28项目测试工作已全部结束,共有5000余人参加了测试。
     四、资助部分奥运项目开展青少年训练营活动
     总局资助的青少年训练营从2011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5年。2015年举办了39个项目训练营,包括了全部冬夏两季奥运项目。与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签订了《各项目青少年训练营承办协议书》。在已经结束的29个项目的训练营中,累计有7472人参加,累计天数为674天。
    五、基本完成了奥运项目《全国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的编制工作
     2015年共安排22个奥运项目开展《大纲》的修订工作。按照工作计划,19个项目的《大纲》已经定稿。

推进全国性青少年体育协会改革

     一、成立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会
     2015年会同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会发起人,加快推进筹备工作。确定了联合会理事长人选,落实了办公场所等,同时积极推动地方青少年体育部门开展本区域的俱乐部联合会创建工作,为广东等地筹备省级俱乐部联合会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启动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脱钩工作
     根据总局做好2015年全国性体育协会脱钩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列为第一批脱钩试点单位。总局青少司成立了脱钩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了联合会脱钩试点实施方案。

实推进基础性工作

    一、开展全国青少年体育基础数据统计工作
     自2013年开展此项工作以来,统计制度从无到有,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面梳理复核统计数据;进一步理顺了填报时间,巩固了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统计数据网络填报系统。同时委托总局科研所青少中心举办了全国青少年体育统计工作培训班。
    二、全国青少年训练运动员信息登记管理工作
     建立了全国青少年训练运动员信息登记管理平台,现已完成“全国青少年训练运动员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软件程序编制文本和软件总体框架建设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软件调试,拟于2016年上半年在部分省市开展试点工作。
     三、继续做好青少年体育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
     采取多种形式,与北体大、总局科研所、首都体育学院等单位合作,全年共计培训7000余人。举办全国各省区市和总局项目中心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2期,共培训110人。举办全国传统校师资和校长培训班,采取多种方式,培训传统校体育教师4600余人、校长227人。举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户外营地管理人员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各类人员463人。举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相关人员培训班19期,培训各项目《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教练员等1542人次。顺利完成第一期精英教练员培养工作(2012-2014),共28名教练员完成答辩并获精英教练员证书;完成第二期精英教练员遴选程序,确定30名业余训练教练员作为2015-2017年培养计划资助对象。

国际赛事活动促双边文化体育交流

     一、加强青少年体育国际交流
     完成第24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组织筹备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16年将继续会同宁波市政府、市体育局,按计划推进各项筹备工作,高质量完成第24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的举办工作。
     完成青少年重要国际赛事参赛和双边文化交流活动。顺利完成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中俄青少年运动会组团参赛工作。第23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于2015年8月在韩国举行。全团241人参加了举重、田径等11个项目的比赛,取得了54个小项中25个小项的第一名。第6届中俄青少年运动会于2015年7月在俄罗斯举行。全团167人参加了乒乓球、柔道等12个大项64个小项的比赛,获得38个小项的第一名。此外,还完成了中韩青少年体育双边交流、中日青少年体育交流和中日指导者交流出访活动。
     二、开展青少年体育宣传工作
     不断创新宣传模式,持续拓展宣传渠道和方法,通过《中国体育报》、《青少年体育》、总局政府网等平台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宣传工作。《中国体育报》是青少年宣传的主阵地之一。2015年共刊发“青少年体育”版62期,发表青少年体育类文章500余篇,图片200余幅,并围绕多项青少年体育相关工作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大篇幅的报道。《青少年体育》杂志不断推陈出新、提档升级,刊发文章体现了多样性、生动性、科普性的特点。此外还充分利用总局政府网宣传青少年体育工作。与此同时,通过每年举办“走基层—青少年体育宣传采访活动”,逐渐形成了由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体育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10余家媒体记者组成的青少年体育宣传团队,有力地拓宽了青少年体育宣传的广度与深度。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