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各地积极探索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两年多来,在国家体育总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订共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合作协议的大框架下,江苏不仅形成了全省上下联动的整体合力,各地也因地制宜,依托地区优势资源和实际情况,改革创新,形成了各自发展的特色之路。目前,江苏已有11个省辖市、86个县市区成功创建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如今江苏的老百姓不仅要健身,更要科学、智慧地健身。

因地制宜 融合发展

    镇江创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无缝衔接”新模式。作为“全国篮球之乡”的丹阳,以建设篮球场地为主;土地紧缺的扬中,则已建设全民健身路径为主;自然景观丰富的丹徒,则以建设小型健身公园为主;市区中的健身点因地制宜,突出美观实用。
     宿迁市印发了《宿迁市居住项目配建体育设施规划管理规定(暂行)》,规定新建小区每户不低于1.5平方米体育设施的用地标准,保障了居民的运动需求。
     常州市委、市政府连续9年把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连续5年把“体育惠民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政府每年向各辖市区下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书,实行目标考核。常州体育系统所属的23个体育场馆全部免费或低收费向市民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都向社会开放。全市所有城市社区、行政村和较大的自然村全部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9%以上。
     经济发展水平无法阻挡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依托自身发展水平尽己所能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便会得到百姓的认可。江苏沭阳县克服基础差、财力薄等现实困难,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成立县全民健身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指标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建设经费纳入县乡财政预算。“十二五”期间,全县财政累计投入15.3亿元,吸引社会资本9.8亿元用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沭阳县已建成县体育中心,完成县级新“四个一”工程,同时实现乡镇、街道体育公园、“三室一场一路径”,行政村、社区“两室一场一路径”全覆盖,全县人均拥有公共体育场地面积2.38平方米,积极构建“十分钟健身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在38%以上。推动所有学校体育场地免费对外开放,动员291个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先后建成11个健身场所为城市居民提供专业健身指导和私教服务。

改革创新 发挥社会力量

    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愈发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
     在江苏南京溧水区万德全人群智能示范体育公园,政府与企业联合共赢,让百姓体验到了智慧体育的优势。在这里,人人可以拥有个人健身大数据。在健身步道的起始点,刷一下健身卡,或进行人脸、指纹识别,抑或是扫一下运动手环都能登录个人页面,了解个人健身数据,掌握个人运动情况。而这些信息还都可以共享到手机上。在这里,每一件全民健身路径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扫描一下健身路径上的二维码,便能得到该器材设备的信息,同时还能看到使用教学视频。如果发现设备出现问题,一键便可报修。
     在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两年来,常州市政府共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吸引支持超过60家社会组织、企业参与和承办各类赛事和健身活动。坚持“全民健身全民办”、“谁投资、谁受益”的思路,鼓励社会力量采取捐助、赞助、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参与兴建和管理体育设施。建立“体校主导、一校多点、教体融合、产业支撑”的青少年校外体育技能培训平台,将优质培训教学师资均衡配置到基层体育场馆中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