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云南村民开始爱上马拉松

  位于昆明北市区的月牙潭公园,十多年前是属于岗头村的农田。去年起,每天清晨,公园里都会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他们先做热身,然后围着公园跑步锻炼,看上去和公园周边小区来锻炼的市民没什么不同。但他们看着公园里的一草一木特别有感情,因为这里曾经是他们的农田耕地,他们正是岗头村的村民。

能跑马拉松的小组长

    说起岗头村的马拉松风潮,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彭东明,岗头社区居委会第二居民小组组长。对于今年40岁的彭东明来说,健康的重要性,他有很深的体会。岗头村的农民从1999年起,逐渐失去农田。当时的农田补偿款对于村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收入,每天晚上同村的人都会相约着吃吃烧烤,喝喝小酒。
     2004年,彭东明的父亲因为失去土地后赋闲了下来,再加上没有锻炼身体的意识,仅仅54岁就因中风而卧床不起。彭东明说起自己锻炼的初衷,“我三十几岁时,体重已经是86公斤了,体检时不但体重超标,而且还查出了脂肪肝等问题,再不锻炼我都怕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家庭的负担。”
     2013年5月,彭东明开始一个人跑步。“一开始,我只能跑1公里多点,跑一会儿就觉得上气不接下气。”彭东明说,每次想要放弃时,他都会想想病床上的父亲。
     就这样,从1公里开始,到2013年7月的时候,彭东明已经可以一口气跑上十多公里了。这时候,之前爬山结识的一些山友相约着参加8月的六盘水马拉松,他也报了名。最终,在跑友的鼓励下,彭东明以跑跑走走的形式,完成了他的首个全程马拉松,用时5小时30分。“当冲过终点的那一瞬间,除了浑身酸疼的感觉外,更多的是完成了自我挑战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一个八十几公斤的胖子完成了一般人眼中高不可攀的全程马拉松。”彭东明笑着回忆。当拿着完赛证书和奖牌回到村里时,整个村子的人都轰动了,甚至临近几个村的人都知道了:岗头村有个能跑马拉松的小组长!

跑步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

    彭东明开始尝试着以自己的例子影响其他人,慢慢地,开始有村民尝试着和他一起晨练。村民彭春到现在已经坚持跑步两年多了,几乎每天都到月牙潭公园参加晨跑。一身运动装的他看上去显得年轻又精神:“我现在已经把烟戒了,跑步两年多来已经参加过重庆马拉松、贵阳马拉松和西昌马拉松,大家都说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和他一起跑步的同村乡亲翟刚也说:“我在跑步之前体重有86公斤,以前我在家里从一楼上到四楼都要喘半天,现在不仅体重已经下降到74公斤,而且已经跑过三、四个马拉松了。”
     说起跑步带来的好处,彭春笑着说:“别人以为我跑步最大的收获是身体健康,其实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家庭的幸福。从前经常在外面打麻将、喝酒吃烧烤,爱人经常和我吵架,每次我出去都要小心翼翼,回来也要被盘问半天。自从我开始跑步后,消费习惯改变了,会购买一些跑步装备和适合运动的服装。这两年我们村的人还经常一起约着跑马拉松,只要我说和他们一起出去比赛,爱人特别支持,对我带回来的完赛奖牌还赞不绝口。”彭春一脸自豪地说。
     跑步小组中也出现了一些女性的身影。今年43岁的黄清,以前每天送完孩子上学后不是回家继续睡觉,就是和村里的姐妹们约着看电视打牌。因为丈夫平时需要工作,照顾女儿的任务就更多地落在了她的身上,“自己不爱出门,也影响了孩子,每次体育长跑测验都不及格。但是自从我跑步以来,每天晚饭后,我都坚持带着孩子绕着公园跑几公里,不到一个学期,她的800米就轻松达标了,现在不止孩子,丈夫也跟着我们一起跑步了,可以说,跑步改变了我们家的每一个人。”

自费参加马拉松成常态

   如今的岗头村,成了附近几个村子当中有名的“马拉松村”。2014年开始,大家自费组队出省参加各种马拉松赛已经成为一种常态。2015年4月,6人参加了成都马拉松;2015年7月,12人参加了贵阳马拉松;刚刚过去的2016年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共有近30名村民参加。
     彭春表示,出去参加马拉松比赛,除了想挑战自己,更重要的是可以带着家人一起出门:“现在不是流行一种说法,‘跑步看世界’吗?我们出去比赛,家人一起做后援团,在赛道上为我们加油,赛后又帮我们按摩,让自己感觉很幸福。跑完马拉松后带着家人到处旅游,这样的生活方式很健康、很阳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