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风采——“巴山小奥运”背后的力量

  “轰隆隆”的列车轰鸣声,从头顶高架桥上不时传来。几十米深的山涧里,山歌悠扬,赛事正酣。4月26日至27日,在川陕交界的襄渝铁路巴山站区,第35届巴山路地(铁路和地方)群众运动会在这里举行。比赛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竞技项目,还有扛枕木、背背篓跑等颇具铁路和山区特色的项目。身处这热闹、喜庆的现场,你会情不自禁地被贫困山区铁路职工和当地群众的乐观精神所感染,真切体会到,在这个偏远的铁路工务站区孕育出的智慧和力量,进而对体育的本质产生更深的领悟。

巴山人35年的坚守

     巴山镇地处陕西省安康市镇巴县东南隅,是全国出名的四大贫困山区之一。“抬头一线天,低头是深涧。天天云雾罩,半年雨绵绵。”这是巴山的真实写照。35年前,这里没有水泥场地,只有石子路;篮球架是用钢管焊接成的,篮板是用枕木做的,篮环是用钢筋弯成的;几张铁路职工的办公桌,加上宿舍的床单,组成运动会的“主席台”,再用手摇留声机奏出吱吱呀呀的运动员进行曲;奖品是几分钱的铅笔、手绢等……这就是巴山运动会的“起源”,虽然“简陋”,但大家的热情很高。
     没想到在大山深处,这样一个纯朴、天然、代代传承的群众运动会一办就是35年。73岁的巴山站区退休职工贾耀财回忆说,1978年,随着襄渝铁路的开通,一批年轻的铁路工人来到巴山。由于物质生活贫乏,精神生活单调,青年工人每天晚上“守着星星看月亮”,唯一的乐趣就是到火车站,看在小站上只停3分钟的一趟慢车。那时候组织办运动会,没想别的,就是想让大家聚在一起玩玩,锻炼身体。后来,铁路工人和巴山群众“像盼过年一样的盼着每年的运动会”。
     如今,巴山运动会的参赛队伍,从第一届的3支扩大到现在的16支;运动员由最初的40余名发展到现在的500余名;观看群众由400余人发展到2000余人;比赛项目陆续扩展到羽毛球、乒乓球、钓鱼和棋牌等19个项目,其中独具铁路和地方特色的扛枕木、背背篓比赛成为运动会的传统项目。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吸引了铁路系统及多个地方单位组队前来参加,每年两天的运动会也成了巴山男女老幼的“节日”。
     “巴山小奥运”体现了巴山铁路人和当地群众的体育精神。35年来,贾耀财从没有缺席过这属于他们的“小奥运”。如今,他打不动篮球了,但只要没有别的事情,每年巴山运动会他都要回来参加,“今年,我的女儿给我报名参加钓鱼比赛。”贾耀财说,这已经是他的一个习惯了。
     因陋就简,自己动手,克服缺乏场地、器材等困难,满足职工和群众的需求,巴山运动会成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从最初的消遣,到现在的习惯。巴山人35年的坚守,带来的不仅是厂房设施的变化,更多的是体育之花开遍巴山。巴山镇体育元素随处可见,百姓更加热爱体育运动,感受体育文化带来的精神享受。

凝聚“精神”的力量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曾说过,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很高兴看到,远在巴山的深处,有一群热爱体育运动,践行奥林匹克理念的铁路职工和群众,你们坚守着大山深处这片乐土,在艰苦的环境里乐观向上,不懈奋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充实了精神世界,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在第35届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上,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的贺信让巴山人心里充满了力量和无比的自豪感。
     记者在运动会现场可以感受到,巴山运动会很正式,很用心,升国旗、开幕式表演、火炬传递,每个项目都很隆重,让人肃然起敬。专程赶来巴山参加优秀运动员志愿服务活动的陈一冰、李坚柔、韩雨、刘莎莎、齐宝香、王立彬等奥运冠军及体坛明星,向这里几十年如一日开展体育健身的基层铁路人表达了敬意。
     “我参加过很多像巴山这样最基层的体育健身活动,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不断感染着我,但像巴山运动会这样一办就是30多年的坚守,更让我看到了体育给予人们的那种战胜困难、不断超越的力量。铁路人的无私奉献、奋发进取的精神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和学习。”奥运冠军陈一冰说。
     62岁的活水村村民唐荣全是土生土长的巴山人,连续参加过多届巴山运动会的篮球比赛,并获得过两届冠军,两届亚军。在与奥运冠军陈一冰同场比赛篮球时,他精湛的球技被奥运冠军称为“巴山小库里”。唐荣全非常兴奋地说,“我们就是农民,很高兴能见到奥运冠军,更不敢想的是和奥运冠军一起打球。”由于年龄的原因,唐荣全不能再参加篮球比赛,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篮球的热爱,“我基本上每年都会打烂一个篮球,虽然他们是奥运冠军,但运动会就是我们的‘奥运会’,我们就是最棒的。”唐荣全充满自信地说。
     运动会凝聚了巴山人的力量,汇聚了巴山人的智慧。坚持了35年的巴山路地运动会不仅使当地人民拥有了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还逐渐形成了以“吃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发进取”为内涵的“巴山精神”。让我们看到,巴山铁路人用“无私奉献、奋发进取”的精神追求回应物质欲望,填补了价值空缺。“更快、更高、更强”在巴山精神和奥林匹克之光的辉映下,巴山人的体魄、文化素质、精神追求也向着“更快、更高、更强”不断攀升。
     现在,每一届路地运动会都成为巴山站区全体职工以及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每一届运动会也都成为传承“巴山精神”,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种子,成为增进友谊的纽带,丰富职工、居民文化生活的节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