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展绝活手艺传工匠之心
从守护传统工艺,到经营现代企业,“工匠精神”已成为一种职业操守,一种行业自律,滋养着全社会继承传统,开拓创新。而在数百万的来京建设者中,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在第四届来京建设者趣味健身活动中,有一个展台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南瓜雕成的凤凰展翅欲飞,冬瓜上面刻画的屈原栩栩如生,现场绘制的扇面让人爱不释手……在主办方设置的工匠传承展台前,来京建设者展示着自己独特的手艺。
拿起一块南瓜,陈文斌熟练地修剪、雕刻了几下,轻轻地放在已经雕刻好的凤凰身上,凤凰立刻“活”了起来,仿佛要飞了起来。“刚才差点意思,马上就好。”看到旁边人询问的目光,陈文斌笑着说。陈文斌今年25岁,是四川驻京办的一名普通员工。他的作品“百鸟朝凤”是用一大个金瓜,和一个胡萝卜一个白萝卜做成的,其中夹杂着菜叶和树叶。尽管工艺复杂,但技术娴熟的陈文斌当天活动开始才着手制作。“我喜欢雕花工艺,看着自己的手艺一点点进步就是我最大的乐趣。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大家都能看到我们的作品。”
来自河北的李玉鹏,就职于珠穆朗玛宾馆。她2005年就来到了北京,在北京神龙食艺学习,成为一名厨师。她的作品是“鸟语花香”,全部由塑料泡沫和面团做成,活灵活现。看似复杂的作品,她利用下班的业余时间,三四天就能完成。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她还不停地摆弄着自己的作品,力求完美。
丰富多彩的展示吸引来众多人的目光。大家纷纷拍照留念。一位来京建设者说,看了这些真是让人眼界大开。平时我们享受美味时,很少能关注用哪种蔬菜雕刻出了一只鸟,用什么颜色的果酱画了一束花。正是因为这些人的默默付出,给我们的餐桌增添了一抹颜色和一丝活泼。
在众多的展位当中,有一位“观众”在每个作品前都稍作停留,研究作品,与作者了解制作过程。他叫郭彪,来自山西,2009年来到北京,目前在西藏大厦工作。他完全把自己的作品放任不管,只顾参观其他。他笑着说,他这次来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交流,顺便展示自己的作品。郭彪在一个展台前停留得最久,展示来自成都驻京办的汪强。他展示的手艺叫做“盘画”,就是在盘子上作画,作为一道菜的装饰。汪强用五颜六色的果酱,画出一朵朵鲜活的花。“通过这个平台,我们也学到很多,以后在自己的工作中更加精益求精。”
执著、耐心、传承、专注、精细、创新,在展台前,我们看到的是工匠们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是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