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奥体中心举办来京建设者趣味健身活动
4月28日,第四届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来京建设者趣味健身活动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简称“国家奥体中心”)举办,来自全国34个省区市的近2500名来京建设者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由国家奥体中心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驻京办事处管理司共同举办,旨在为一线劳动者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体育、公共文化服务,并提前欢度五一国际劳动节。
内容不断创新 服务凸显新意
来京建设者趣味健身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每一届都有新意,每一届都有不同主题。这次活动设置了开幕式、健步走、团体竞技、个人挑战赛、文化活动五个版块。除了体育健身,还更加注重特色文化的展示与传承,设置了工匠传承、乡音乡情、地方体育项目特色展示、少数民族服饰展示等10个方面的内容。
活动的奖项也非常丰富,包括:最佳组织奖、优秀组织奖、优秀展示表演奖、优秀少数民族服饰展示奖、地方体育项目特色展示奖、团体项目优胜奖、工匠传承展示奖等。
来京建设者趣味健身活动也是每年国家奥体中心大型活动的重头戏。作为大型体育场馆,如何更好地服务大众?这是中心近年来一直致力实现的。国家奥体中心主任褚波表示,来京建设者趣味健身活动创办于2013年,每年举办一次,并且把每次活动的时间都选在了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前夕,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庆祝劳动者自己的节日。褚波说,我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想借助大型体育场馆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体育特性和公益属性,通过体育健身趣味活动这一平台,来促使我们广大的来京建设者们都能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并能激发全社会都能关心关注来京建设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工作状况,从而更加有力地激励来京建设者更好地投入到首都北京的各项建设中去。
感恩家乡养育 感受文化风情
体育搭台,文化唱戏。来京建设者趣味健身活动力图让来京建设者在运动中感受文化的浸润,感受各地的文化风情,感恩家乡的养育。
在会场的一边,蒙、满、彝等少数民族的服饰展板一字排开,不时有人合影留念。一位少数民族的来京建设者告诉记者,自己是藏族,走出家乡,很少穿民族服装了,留个影感觉回家一样。而在旁边展板上,每一个省都展示自己的特色和风情,看看自己家乡的地图,回味一下家乡的美景,让来京建设者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才艺展示历来是来京建设者们最受欢迎的内容。唱歌、跳舞、太极拳、武术,这些平日埋头工作的建设者们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示着自己的个性。据国家奥体中心场馆处同志介绍,才艺展示每年报名都有二三十人,而今年更是突破了50人,由于时间有限,只能精心选择30个节目登台演出。报名的踊跃也让我们看到了活动在来京建设者中间的影响力。
此次活动设置的乡音乡情环节,是让来京建设者们用自己家乡的方言朗诵,让大家怀念家乡的声音,比如江西驻京办的《阿房宫赋》,成都驻京办的乡音相声《考不好的下场》,在给大家带来欢笑的同时,让大家一同感恩家乡。
弘扬工匠精神 点赞普通劳模
活动的近2500位参与者都是奋斗在北京建设一线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靠着自己的本领,为北京的建设添砖加瓦。工匠们在活动中展示着糖艺、雕刻、厨艺等绝活绝技,让大家大开眼界。南瓜雕刻成腾飞的凤凰,现场画扇面,麦秆花瓶、绣花鞋……这些工匠精雕细工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展示,更是一份传承。
在“饾版”展台后,来自山东的26岁小伙子严孝男正在精心地雕刻,引来众人的围观。“你知道雕版印刷吗?”面对大家的询问,不善言辞的小严尽量给大家介绍这项传统工艺。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的严孝男去年来到北京从事饾版雕刻。“之所以选择这个,一是自己喜欢,同时也是让老手艺传下去。”严孝男说。
活动现场,也有很多特殊的工匠。中建三局北京公司很多人曾经是奥体中心的建设者。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健说:“2003年到2005年,我们承接了国家奥体中心的跆拳道馆和游泳馆的建设,2007年,我正好在这里参与了综合训练馆改扩建工程。奥体中心有我们建设者的足迹,也是我们建设者的骄傲。作为湖北走出的建筑人,非常荣幸投入到首都北京的建设中。我们很珍惜在北京的每一步发展和前进,在繁忙之余,我们的健康也得到了各级部门的关心和呵护。国家奥体中心已经连续四年举办健身活动。这里已经成为我们来京建设者相互沟通和交流平台。”
来自河北的胡娜,四个月的时候,由于高烧不退失聪了,但她坚信终有一天可以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她现在是一名版画技工,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北京打拼。她说:“真的很高兴来参加这个活动,而且由于身体不便,我们很少能参加这么有意义的活动,感谢主办方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
中心主任褚波说,我们要让所有来京劳动者感受到北京,感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温情和温暖。四年来,活动的举办实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都是社会的劳动者,只是处在不同的劳动岗位上从事不同的劳动生产实践,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通过劳动来体现自身的个人价值,通过劳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通过劳动来彰显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