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三年试点38所学校
如何改变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近日,记者从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上了解到,为充分发挥体育学科在全面育人中的功能和价值,2012年上海率先启动了以高中体育专项化为引领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截至目前,高中专项化试点涉及的38所高中,26个运动项目,都晒出了漂亮成绩单。
试点学校各有“高招”
当天,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了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6个专项的教学展示,
作为第二批21所高中体育专项化试点学校之一,学校依据现有条件和学生运动基础,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尚理”专项化体育课程体系。参照学生兴趣条件,开设6个专项,实施每周两次80分钟小班化教学。并将专项化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自主选择专项课,学习内容以专项化教学和综合体能为主。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沈洪说,针对场地小、设施简陋等问题,学校采取了借助杨浦区体育教师发展联盟的组织力量,聘请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杨浦区少体校高级教练等6位人员担任项目专业导师,充实并提升专项师资力量。此外,联系杨浦区网球中心为学校开放空闲时间网球场地进行专项课程教学,使学生拥有一个专业的网球学习环境。
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以项目引领教学实践,以实践助力科研创新,结合项目技术特征与高中学生体能发展特点,同时设计多样有效、因地制宜的体能练习手段,拟编写出6本专项化体育课程和1本以体能拓展为主的系列校本教材。目前已编写完成网球、乒乓球和体能拓展等3本教材。
民立中学以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能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和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目前的体育专项化课程设置已基本满足学生自主选择需求,并将在教师专业束缚、精细分层需求和课堂科学教学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发展。
构建校园“大体育”
总结两轮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基础上,市教委正式印发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明确在试点过程中,市教委成立专家督导组,至38所试点高中进行全覆盖跟踪调研,指导。试点学校一般开设4-8个运动项目,最多的一所学校开设10个运动项目,总共涉及26个运动项目,目前,高中专项化试点涉及学生总人数为22526名,原有行政班608个,重新组编为989个专项班,每个班人数平均为22.8人,全面实现了小班化教学。
根据上海市继光高级中学进行的问卷统计显示,学生对体育专项化的满意率超90%。校长金晓文介绍,通过外籍足球教练员进课堂,签约“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将体育教学和训练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专项人文和赛事鉴赏相结合、校内联赛和专项化项目相结合,促使整个学校体育教学体系走向转型。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以运动项目串联,体育课、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高水平运动队等构成了 “大体育”格局。
将推行兼职体育教师制度
据了解,下一阶段,上海市教委将通过推行兼职体育教师制度等措施,开展专项化试点学校体育教师专题集中培训,适时扩大试点范围,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帮助掌握可以伴其终身发展的体育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兴趣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