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小奥运” 路地狂欢节展现独特魅力

  襄渝铁路蜿蜒穿越大巴山脉,巴山车站就位于这茫茫群山之中。没有统一着装,男女老少齐上阵,重在参与的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折射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光芒。当地人自豪地把它称为“小奥运”。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体育的魅力,演绎着奥林匹克精神,成为全国群众体育活动的一枝奇葩。
    近日,记者探访了巴山第35届路地群众运动会,真切地体会到,在这个偏远的铁路工务站区,路地运动会对巴山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的狂欢节;对大多数生活、工作在大巴山的人来说,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巴山精神,是影响并指导他们几代人生活和工作共同的价值观念。
    今年28岁的陈勇外表略显瘦小,是一名巴山站的铁路工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巴山路地运动会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能有这么多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来和我们一起比赛。”
    2012年,陈勇被分配到巴山站工作。他提前做好的心理准备是,巴山站地处大巴山腹地,荒凉贫瘠、人烟稀少、山险涧深、桥隧相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山上落石头,媳妇没盼头”,这个巴山铁路站区老职工们编出的顺口溜等很多的信息。但是,从西安站准备开拔时,路局的同志就告诉他们这些年轻人,他们即将去的地方是开“奥运会”的地方。“奥运会”三个字深深地刻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2013年,他第一次参加了“奥运会”,感受了巴山“小奥运”的魅力,感受到路地团结、奋进、乐观、幸福、和谐,亲如一家。“要说我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领悟有多么深,可能谈不上,但是在我们这个‘圈子’里,通过运动会把我们的精神传承下去,弘扬下去,用心去参与,是最高兴的。”陈勇回忆着自己当初的感受。
    “35年前,当时的青工们用自己的双手,在乱石滩上建起篮球场,搭起乒乓球台,没有篮板的篮球架,没有跳板的沙坑,几根树枝做的接力棒,手摇唱机吱吱啦啦奏着的《运动员进行曲》,唯一不缺的就是大伙儿对体育活动的那份激情。欢声和笑声挂在人们的脸上,响彻山谷。”73岁的巴山铁路退休职工贾耀财述说着首届巴山运动会的场景。
    新老两代巴山铁路工人的讲述都说明,大山的艰苦激发了人们内心对体育的追求。巴山“小奥运”体现了他们的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一脉相承。35年来,从站区运动会发展到路地群众运动会,从几十人参赛到现在的四五百人参赛,从几个比赛项目到现在的近20项和独具特色的扛枕木、背背篓,在比赛竞技的同时,一代一代巴山人在广泛的参与中,舞动激情,品尝趣味,感受快乐。运动会成为当地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