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足球改革:呼和浩特推动校园足球

  场景一:呼和浩特市贝尔路小学足球训练课上,孩子们正分组进行带球、传球等基础训练。虽然午间阳光有些刺眼,孩子们却欢快地在球场奔跑着。“那个最高的就是我儿子,六年级身高就1.8米了,在场上踢组织中场。”在场边观看训练的一位家长张先生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接触足球四年,收获特别多。“球技提高了不少,学习也没落下,因为足球特长还被我们这里最好的实验中学录取了,已经通知我们给孩子安排好暑假集训了。”
     场景二:呼和浩特市腾飞路小学操场上,小学生们在体育课上男女各列一队,认真完成绕杆、跳格梯等课程内容,他们每人都身着统一的足球服,充满活力和生机。“我们赛罕区提出一个1+X模式,把足球课真正写到学生每周的课表里,而且所有体育老师都要掌握足球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不达标的教师我们会通过培训和场地实训帮助他们。”赛罕区教育局副局长武俊屹告诉记者,当地正在探索创新一种“以空间换资源”的方式助推校园足球发展。“我们计划把学校场地这个空间资源拿出来,与俱乐部和足球运营公司等社会力量整合,我们为他们提供场地从事足球活动,换取他们为我们的老师和孩子提供专业培训。”
     由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组织,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体育报等10家中央媒体组成的调研小组日前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对内蒙古自治区足球改革发展工作进行调研和采访报道。自内蒙古自治区成为全国足球改革发展试点省区后,自治区多地积极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在呼和浩特市,现有的81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全部开设足球课,建立足球队,组织开展了班级、年级间的足球赛。其中,成立女子足球队的学校有64所,配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足球教练员并开设足球训练班的学校有62所,在校每周至少参加一次足球活动的学校有77所。特色学校着力在青少年中打造足球文化、培养足球兴趣、选拔足球人才,成为呼市校园足球发展的主阵地。赛罕区作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校园足球工作扎实、效果明显。
     按照《呼市足球赛事体系指导方案》,全市广泛开展校园足球赛事活动。以时间节点有序组织“校长杯”、“旗县区长杯”、“市长杯”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校园足球联赛,选拔优秀队伍参加自治区“主席杯”比赛。全年共有197所学校、47977人参赛,共进行了3269场比赛,基本达到了呼市中小学校赛事的全覆盖。2015年呼市获得自治区“主席杯”校园足球比赛的5项冠军。当地还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举办了呼市青少年男子足球邀请赛、“阿吉奈”杯青少年女子足球邀请赛等14项赛事,邀请多支国内外青少年足球队来呼市交流比赛,选派20所学校足球队赴海南参加青少年足球冬令营活动。
     为了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呼市还不断扩充足球师资队伍,鼓励各学校培养和引进专、兼职足球教练员,在全市足球特色学校全面配备足球教练。持续开展足球教练员培训工作,2015年培训旗县区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141人,培训足球教练员285人,27人取得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资格。培训裁判员106人,85人成为国家二级裁判员。积极与德国、葡萄牙等足球先进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先后引进两批优秀外籍教练员在呼市开展青少年足球培训工作。
     在成为试点省区一年多来,内蒙古自治区坚持从娃娃抓起,着力加强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开展了足球品优生“直通车”升学政策研究,推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足球优秀苗子升学制度建设。完善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及“3+2”、“5+2”等招生模式,在扩大高校招生规模、范围等方面完成了与教育部的前期沟通。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建设61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2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促进开设足球课程和课余训练相结合,推进各级杯赛、联赛和宣传教育互联互动,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齐步并进,初步形成了浓郁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和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