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之路如何走?学训并重前景美好

  在近几年的采访中,接触了不少体校的教练、校长、学生,也感受到了体校办学的变化。目前在全国,能够被评为典型推广的体校范本基本都是能够做到学训并重,注重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体校。如今,“顺其自然”已成为体校的培养人才的一大原则。输送至上级运动队、培养世界冠军已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人尽其才才是根本。将有天赋、有潜质的苗子培养为世界冠军,将普通学生对体育的喜爱留住,让他们借助体育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未来成为能够继续参与运动的体育拥护者和传播者都是体校校长和教练们的“业绩”。
  如今为了提升体校文化教学质量,绝大多数的体校都已转型。体育部门办体育,教育部门办教育。体校与周边优质教育资源结合成为大势所趋。
  记者曾到山东东营市体校采访,体校篮球教练吕倩倩的话让人记忆犹新。吕倩倩说,我是1999年至2001年在这里训练,后来进省队训练了6年,通过高水平招生考入河南大学,读了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回到了体校。我走的这条路,我觉得特别顺。我觉得自己因为体育方面的特长,获得了更好的考学机会。一说到体校,很多家长认为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才来。我不觉得上体校不好。现如今体校文化课抓得严,家长们起初的担心也慢慢有了改观。我要求我的队员们好好学习,我告诉他们教练和老师都不会放弃你们。每节课都要认真听,能学一点是一点,哪怕听懂一道题也行。
  “我们家族的愿望是培养一个奥运冠军,再培养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这是湖南娄底市体校射击教练何凌红的心愿。何凌红出身射击世家。她的父母和弟弟都是射击教练,她的儿子也是射击运动员。射击是娄底的优势项目,在省运会上屡获佳绩。何凌红说,现在各方面都很重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如果我的学生能够通过射击这一特长考上“211”、“985”的大学,那我也好招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现在通过体育特长考大学的学生比输送到专业队的学生还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